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开语文高效课堂的“千千结”——教师“精讲”策略研究

(2021-03-18 05:46:47)
标签:

转载

分类: 课程与课堂

襄阳市四十中  王海芳


一谈到“高效课堂”,我们大多数老师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杜郎口模式”、“洋思中学”、“导学案”等等诸如此类的名词,然而一谈到,教师该怎样实施精讲策略,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时,大多数老师仍然感到一筹莫展,真的是因为“高效课堂”高不可攀,离我们太远,我们学不来,还是因为我们始终没能解放思想,不愿落实“精讲”?又或者是我们作为教师,在不断的接受新观念、新模式的过程中,没有理清头绪,消化吸收,“无计留春住”呢?

下面,我想结合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针对高效课堂中教师怎样“精讲”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庭院深深深几许,掀开高效课堂“精讲”的神秘面纱

教坛泰斗叶圣陶老先生很早就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指明了教师在高效课堂中“精讲”的目的和意义,他的“上课时候令学生讨论,教师做主席”的教育模式,现在看来,无论是杜郎口的“10+35”模式、昌乐二中的“217”模式,还是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模式……,这种种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恐怕都不过是“偷学”叶老吧?他的“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即为善教”的教育理念,不就是对高效课堂中教师“精讲”的要求与评价。由此可见,“高效课堂”并不神秘,我们应大胆放手,理清头绪,实现课堂的“精讲”、“高效”。


二、何事秋风悲画扇,身向“精讲”那畔行

我认为要想实现课堂的“精讲”、“高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明确的教学目标,实现“精讲”的前提条件

我们都知道,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其具有基本的聆听、理解、表达、阅读、写作的能力,即,培养学生具有语文能力的途径。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是解决了教师的“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是实现“精讲”的前提。好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起到“点睛”的作用,那么怎样的教学目标才是明确、恰当的呢?

在吃透本册教材所教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各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深钻,理清各单元的之间的联系,把握住单元教学内部各篇文章在单元中的地位、训练重点等,紧扣单元目标进行教学。现就七年级新教材进行具体分析。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主要是学习记叙文和了解基本的说明文知识。除了第五单元是一个专门的说明文单元,其他各单元都是在学习记叙文。那么各单元之间究竟应该如何紧密联系和衔接呢?这就需要研究各单元目标,注意彼此的侧重了。又比如,教材第一单元是以亲情为主的单元,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那么本单元的这几篇文体不同课文该怎样落实这一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对各篇课文进行深研了。我是以精读课文作为教学目标突破口,略读课文作为辅,完成和落实教学目标的。具体目标分解为,《散步》以学习朗读方法,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为主,学习“标题在文中的作用”。《秋天的怀念》除了前两目标不变外,体会各种描写的作用。《世说新语》重在巩固“标题在文中的作用”和“各种各种描写的作用”,略读课文《羚羊木雕》和《散文诗两首》则以培养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为主。可以这样说,只有每篇课文的教学各有侧重,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才能准确、科学的落到实处,“精讲”才会有实效。


2、课前的充分预习,“精讲”的保障

古人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高效课堂而言,课前学生是否进行了的充分的预习,是课堂能否达成“高效”的关键。教师在指导学生充分预习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预知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对本课教学内容的量,各知识点落实的方式及重难点的解决方式等方面都可以进行适当调整,使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课堂结构相对紧凑,优化了教学环节,确实保证了教师的“精讲”的有效性。

究竟从哪些方面实现充分的预习呢?

按课后习题和相关的练习题进行预习

由于课后习题紧扣课文的教学要求展开,所设置的题目更是紧紧围绕单元目标设置,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本课学习要求,促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而配套的《长江作业》由“助读预习·学前热身”、“精要解读·合作探究”、“课时训练·基础达标”几部分组成,对于教师分课时开展教学,精讲精练,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按文体知识进行预习

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学习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如: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看云识天气》,这是一篇说明文,而这也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正式学习说明文。教师就必须有目的的补充一些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供学生预习,诸如:说明文的顺序、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常见说明方法等基本知识点。让学生在预习中对这一新的文体,由陌生,不知怎样学习,到了解,最终变得心中有数,明确了如何学习说明文。我感觉,这种按文体进行预习的方法,使教师的“精讲”做到有的放矢,使“先学后教”真正落到了实处。


 3、大胆取舍教材,实现“精讲”的有效途径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一些例子”,我们语文课本所选的大都是一些文质优美的文章,但仍有些文章选得并不是那么恰当,要么脱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无法理解;要么文体不鲜明,语言无趣、生涩,让学生无从学起,另外,我们也看到语文教材几乎年年改,教材并不固定,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根据学情,进行大胆的取舍,加工例子,自选例子,“该出手时就出手”。“长课短讲”,抓课文的“主线”组织教学,“单元教学”都是课文“精讲”的有效表现。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评价人生有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想,这也是我们教师在追求高效课堂“精讲”策略过程中的三个境界,让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不断的磨练、完善自己中,以勤学多思为路,以教海作舟,一起解开语文高效课堂的“千千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