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分类: 家长学校 |
特别想用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中的话作为结束:“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孩子努力了,哪怕平凡,也是最好的孩子——叶梓
其实,你总是想“赢”I
过度焦虑真要不得
吴言女士说:“人的一生无非需要两点:归属和价值。当这两点缺失其中一点的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如果两点都缺失,将是人生的灾难。”是的,当一个孩子产生了心理问题,就够可怕的了诚然,两个点的缺失导致“人生的灾难”,也并非虚言。如果说归属感是心灵的依托,价值感自我的认同的话,那么自由和快乐的需要就是人活着的支点。不是吗?人为什么热爱生活,因为生活中有自由和快乐。一个失去自由和快乐的人,他找不到生活的意义,甚至活着的意义。难怪《北大精神科医生:你们用焦虑养出来的娃,最后都送到我这里了》的文章中会说“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当一个人感觉到人生都没有意义的时候,多么“丧”或多么过激的行为都可能产生。回到过度焦虑家长最关注的学业成绩上来。让孩子“学得好”是这些家长最重要的需求之一。只是,他们除了给孩子补课,逼迫孩子学习之外,很难找到好的方法让孩子“学得好”。当然,我们也知道,孩子学不会的原因往往是不愿意学习,而不愿意学习的原因就是感觉不到学习是有意义的。如果解决了孩子心灵深处对“学习意义”的疑问的话,自然“结”易解。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有意义的呢?这里请允许我引用杭州师范大学马兰教授的话回答——只要满足孩子对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需要的时候,孩子们才会感觉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会学得好。各位,您看是不是又回到了“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问题上来了。而这些恰恰是孩子想要的,而不是过度焦虑家长所能意识到的,因为他们关注的是“我给”。行文至此,各位一定发现,如果过度焦虑就让孩子产生出格行文、欺凌行为、心理问题、价值空虚、学业荒废等一系列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产生了,您的“我给”还能给得到吗?难怪荷尔德林会说:“把人间变成地狱的,恰恰是把人间变成天堂的愿望。”所以,过度的焦虑要不得。可能有朋友会说,“你说得好听,你不焦虑别人就走在你前面了啊!”说得也是。那么,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孩子也“走在前面”呢?美好前程如何给
前一篇:解决问题最高明的方法,就两个字!
后一篇:小学生看图说话:不要摘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