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假期不想让孩子沉迷手机?这些事情要知道

(2021-02-04 19:37:13)
标签:

转载

分类: 家长学校

眼下,假期已过大半

远离学校的规定、老师的监督,

估计,很多孩子都玩疯了!

甚至有的沉迷手机,难以自拔!


孩子假期沉迷手机这个普遍性的难题,

是很多家长的担忧,

处理不当,后果相当严重。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让孩子,

避免对手机产生依赖呢?


希望文友君的分享

能帮助大家从中受到启发!


 

妈妈没收了孩子的手机之后


小武妈妈因为孩子沉迷手机,上星期把他手机收缴了。前天陪孩子出门,他见到一个小吃店,说要去买点吃的东西。但妈妈在车上等了六、七分钟还没见他回,就自己下车去小吃店看看。


孩子正在店里一个角落,玩一部智能手机。他一看见妈妈进来,就赶紧收起手机。


问他手机是谁的,他很不高兴地说是借同学的,之前因为母子之间为手机多次发生冲突,所以,妈妈也没有逼他交出来,就跟他说——尽快还给同学吧,今后不许找同学借。


从这件事我们发现一个事实:我们不给孩子买手机,或者孩子没有手机玩,迟早有一天,孩子一定会从别的地方,用他的方式获得手机来玩的。

孩子沉迷手机家长强制禁止可行吗?


在孩子沉迷手机这个普遍性的难题面前,有两种家长:

一种是强硬的家长。将手机没收,或将游戏卸载。如果孩子偷偷玩,就打骂一通。
一种是软弱的家长父母奈何不了孩子的哭闹和胡搅蛮缠,只好举白旗投降,听之任之。


这两种做法,都危害巨大。


第一种,家长看似赢了,但付出的代价很大。
首先,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怨恨;
其次,孩子没有发展出自律精神的机会,他很可能会偷偷借同学的手机玩游戏,不会从根本上对自己负责任。凡是爹妈说过“不许玩游戏”的,孩子一定摸了游戏就不肯放手,只要有个机会就赶快玩。
再次,家长监督的成本很高,一不留神,手机、平板电脑就被孩子找到了,孩子也容易学会欺骗父母。

第二种,会让孩子为所欲为,并学会怎样用发脾气来控制父母,怎样让父母感到内疚,怎样对父母表示抗议。
这些孩子常常冲动、任性,无法控制,无法管教,并成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合作的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被宠坏的孩子”。


实际上,很多孩子们玩的第一选择往往不是手机他们玩手机只是因为实在找不到其他可玩的了想让孩子不玩手机,可以给他找点事干 
虽然我们经常为孩子手机上瘾发愁但其实大人玩手机远比孩子多得多  要知道,模仿是人类学习的第一方式,
所以不想让孩子手机上瘾的话,“父母不玩手机”也很重要。至少孩子在身边的时候别玩。
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

 

有一种能让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约法三章”玩游戏可以,但要约定时间和规则,一旦违反,要承担违约责任。通过这种方法,没有任何一方会输,可以称之为“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办法。


 跟孩子“约法三章”的好处是什么呢?


它会让孩子更有参与感,孩子在完成约定时会更有积极性,成功率也更高。与父母强加给自己的命令相比,孩子会觉得约定的方案是自己的主意,对他自己参与制定的方案有更强的执行动力。


 在和孩子“约法三章”时,要注意四点:


1、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


比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


相比“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太长”,“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超过1个小时”就更容易测量。目标具体、明确,孩子就更容易操作。


2、要清楚地说明孩子完成约定可以得到什么,和没有完成约定将失去什么。


在此过程中,要少说“不”,多说“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约定,可以去看一场电影”,而不要说“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就不能看电影”。两个说法意思虽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


3、要把约定书面化,并张贴在家里的显眼处,让孩子和家长时时刻刻可以看到。


当孩子完成了约定,哪怕是阶段性的约定时,父母都要及时给与鼓励。当孩子没有完成约定,需要承担的违约责任也绝对要承担。如果不追究违约责任,约定就没有丝毫约束力了。


4、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约法三章”的 “约”字。


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


任何时候,我们的家庭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就,都必须建立在无条件的爱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础上。


否则,无论我们的教育方法或教育内容是多么的正确,对孩子的未来是多么的有价值,都难以最后实现我们教育的期望,对我们的孩子成长构成真正的意义。


来源:班主任研究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