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卷老师:攻克语文高考名著阅读理解难题,看这份真题详解就够了

(2021-01-09 15:12:57)
标签:

转载

分类: 阅读与写作

导读:

中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类题目中,名著阅读真题可以说是难度较大,理解难度较大,让很多家长和同学头疼。但往往越难,越是容易与别人拉开分数,所以这部分题目的分也是一定要拿住的。

今天小编想以余华的《活着》为例,通过真题的讲解,和大家分享一些名著类阅读理解技巧,大家都来学习一下吧。(文末附答案。)

经典真题: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90826/a8dd5742152340e6a7f23c1bbd6c2f41.jpeg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90826/a92900c18cc44aa5b89f7af7ff78153b.jpeg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90826/166348a817804b9391e4e432d1c293e8.jpeg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90826/341cf5fe1c194ad4b0597baab7aebecf.webp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90826/890b675edf934aaa9f1a2285368692db.webp

问题

1.小说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4分)

2.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1)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2分)

(2)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2分)

3.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4.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6分)

方法精讲:

一、名著类阅读题初体验之克服畏难心理

卷子拿到手里,很多同学一眼辨别出阅读理解题目是名著选段后,还未开始答题,往往心态先崩了,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你的答题状态与你的答题结果常常是成正比的,千万不能有畏难情绪。

名著类阅读理解给大家的感觉往往是无迹可寻,就像上文篇幅巨大。可事实上,它题目的难度其实并不高,也是有很多规律可循的,很多做的真题比较多的同学都能总结出规律来,而且其他类阅读理解题目的答题规则也是适用名著类的。

就比如第一问,让你简要概括小说中老人与牛的相似之处。难吗?并不难。都是通过原文可以直接比对出来的。

第一个相似点:老人与牛的名字都叫富贵,姓名相同。

第二个相似点:老人与牛的生活遭遇很相似,从年轻时的风光到年老落魄。

第三个相似点:老人与牛都已年迈,寿命长。

第四个相似点:老人与牛该干活时干活,该偷懒时偷懒,都是需要休息的。(从文末倒数第三段可以直接分析出来。)

第五个相似点:走路姿态相似,走路晃动身体。(倒数第二段直接分析得出。)

这样的题难吗?都是可以直接从原文提炼出来的。所以同学们在遇到名著类阅读理解题目时千万别慌,答题的时候心态要放好,先看问题再阅读,从易到难,渐入佳境。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90826/4013a1c15e4b422a92bf5bf47bc5be6b.webp

二、名著类阅读也有可遵循的规律

语文阅读理解类题型并不多变,很多答题的技巧是适合几乎所有的阅读理解类题目的,只有认真阅读,仔细理解,名著类拿分自然也不在话下。

就比如第二问,很显然是考察的修辞手法的作用,难度并不高,同学们只需积累好各类修辞手法的作用,并熟练识别题型运用即可。

再继续看第三问: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这就属于“某句话在文中作用”类题目。

作用类型题目无非从以下几点分析:

1. 位于文首,起到开篇点题的效果;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内容铺垫、统领下文。

2. 位于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下文或者总结上文。

3.位于文末:点明中心 、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4. 点明要素属于通用,只要文段提出相关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等等)即可。

同学们只要掌握了此类题目的技巧,只需代入原文来答题,灵活运用即可,有的作用是统一适用的,不必被条件所拘泥,也切勿生搬硬套。而最后一道题则是对大家阅读理解、主旨概括能力的一个考察。需要对文章整体有一个很好的感知,把题目“活着”与文中的共情点结合起来答题,多去思考“活着”的主体都是什么?以及他们都处于一个怎样的状态,不能脱离原文。

三、把握命题趋势 名著类高分不在话下

小编根据对多个省高考真题的分析发现,名著阅读真题占得比例也越来越大,出题概率也在上升,不容忽视。

就近两年来各个省的语文阅读理解真题来看:山东卷阅读《骆驼祥子》《水浒传》选段、海南卷《西游记》选段、湖南《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选段……出题名著类的可能性很高。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90826/42ad53e63e6f41e4bf450b631072ffe6.webp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跟着命题趋势走,从最新真题出发,只要掌握了阅读题目的命题规律,家长和老师要多去引导孩子做题的同时,也要对高频考点的名著进行引导阅读,拉近孩子与名著直接的距离,积累巩固,再去应试的话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进步。

附答案:

1:名字相同;年轻时风光,越过越落魄;寿命长;该干活时干活,常常偷懒;走的姿态像。

2.(1)答案:心理描写,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任在孙子死后渴望心灵慰藉的心情。

(2)答案:拟人、动作描写,将牛当人写,写出了老任和牛的和谐。

3.点明时间、地点;烘托了牛、人的形象;提供了活动背景;神话了文章意蕴和主题。

4.牛被从屠刀下救出活着;老任摆脱了丧亲孤独活着;农民坚韧过得生活状态。

乐学湃语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