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丽众多的旋花科植物

标签:
转载 |
分类: 传统文化.休闲 |
小时候,在家北,经常见到打碗花。那是在灰色细腻的粘土上,拖出一截秧子,仅仅开着几朵艳丽雅致的淡红色喇叭花,就艳压周围一大众野花野草。什么中华小苦荬、苦蘵、天名精(野烟)、车前、藜、龙葵等,都屈居其下,甘拜下风。打碗花,绝对是不一样的存在。这是我初识旋花科植物。

读大学时,在燕园,我又见到了打碗花以及同样美丽又同属旋花科的田旋花。崔海亭老师教我们如何识别它们:二者均为一年生蔓性草本,藤蔓上开出淡红色喇叭花,但是区别在于打碗花叶片基部双戟形,苞片大紧跟花;而田旋花叶片基部单戟形,苞片小远离花。其实,这也是侯哥在曲园植物实习时讲授的要点。这样看来,至少在华北,二者常常是形影不离,易于混淆的。
后来,我又在城里见到了另一种奇美植物。它就在一户人家的平房上,从地上一直蔓延至屋顶。丁丁精致之管状花,红艳似火,花冠小巧玲珑,五角星状,自信满满,气场强大。如果说牵牛花是丰满美女,此花就是维密超模!关键是,它的叶子同样地美,纯绿,纤细,羽状,渲染,我觉着那就是用来做仙人羽衣的,而且只此一种用途,否则就亵渎了它们!此花只应天上有,人间竟然也得见!急急回来问侯哥,才知芳名“茑萝松”。茑萝松,好美的名字,自带仙气!可以说,茑萝松是我见到过的最美丽、最奇特的物种之一,完全可与我赞美过的合欢并列!尤其是它较大面积分布时,可以说直接营造了一个仙人居啊!旋花科是我目前以科的名义写过的唯一一个科。因为以我的能力,还不足以把握整个科。虽然旋花科佳丽众多,但促成我斗胆落笔写旋花科的最大和最直接原因,是茑萝松。我常常想,若是王维、李白、杜甫、苏轼见到了它,会写出什么样的咏花诗来?
旋花科名字的由来,是因为未开之时,其花蕾大都是旋转折扇状的。而它们的花之所以美丽,一是因为其美丽的合瓣花形状,如漏斗状、钟状、高脚碟状或坛状。这些形状不恰恰就是人类喜欢并且施加在器物,如陶器、瓷器、酒器、茶具、钟玲上的形状吗?二是其艳丽的颜色。旋花科都是虫媒花,其艳丽的颜色,当然是为了吸引昆虫。三是其缠缠绕绕的蔓性。蔓性植物,随性攀爬,温柔地施展着自己的美丽。在全世界三十万多种高等植物中,蔓性总的来讲毕竟少见,是另类。有身材,有颜值,温柔又另类,是旋花科植物美丽的根本。
菟丝子,竟然也是旋花科的!菟丝子不是什么光彩形象,但它们的寄生,潇洒不羁,曾经给了初中的我们小小的惊异。当然,在有些分类系统中,因其独特的寄生性,将菟丝子属从旋花科分出,提升为菟丝子科,和旋花科并列。
旋花科分布于各大洲,但其起源中心在热带美洲,大部分种类也只自然分布于热带美洲。像牵牛、茑萝松、番薯、树牵牛等,都是由南美洲引种栽培的。原来我以为旋花科是个种类不多的小科,但实际上并非如此。56个属,1800多个种,足够称为一个大科。
在亲缘关系上,旋花科与茄科关系密切。二者的花冠、雌蕊、雄蕊和花序都很相似。要不然,学生们也就不会把在国庆期间大量摆放,本属于茄科的矮牵牛放进旋花科里面了。我们从美洲引进的茄科物种,包括马铃薯、辣椒、西红柿、烟草等,都是能和番薯并列的大咖级作物。热带美洲也是茄科的起源中心。起源地接近,亲缘关系密切当然不足以为怪。虽然同为茄目,但茄科的美显然不如旋花科,苦苣苔科也只是差强人意,同目的其它科也比不上。即使放眼整个植物界,能与之一较高下的,恐怕也只有兰科。在这一点上,旋花科是幸运的。
旋花科,是上帝的杰作,它们用雅致的高脚杯,盛满缪斯女神的美酒,献给奋斗不息的人类!它们是秋日的阳光,给人类正能量。感谢平凡的生活中,在曲园,有你们,茑萝、牵牛花、打碗花、田旋花,用美丽与我们相伴!(齐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