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阚兆成 |
分类: 阚侃教育 |
曝光“满意度”造假是对学校莫大的不满意
来自话题:枣庄一家长爆料学校满意度调查老师发“标准答案” 教育局:将调查核实
11月13日,有学生家长爆料称,近期枣庄市教育局将以电话或短信的形式,调查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有学校竟将问题与答案打印出来发给家长,老师还表示可以上门协助填写。这位家长表示,学校这种行为已经有好几年了,他实在是忍无可忍了,才选择网上曝光的。这位家长说,学校这种行为有点形式主义,对学生学习没有任何益处。
的确,很多检查评比就是“皇帝的新装”,虽然都知道是假的,但为了利益,谁也不愿点破。枣庄这位家长就像“皇帝的新装”童话里的那位“小男孩”一样,说了真话,捅破了“检查评比”的那层窗纸,这是对错误政绩观和发展观发出的微弱呐喊。
教育评估中弄虚作假现象十分普遍。有的学校不仅在学生人数上造假,还在课程表、人均图书拥有量等方面费尽苦心。为了每件事要留痕迹,做大小事都要拍照片、录视频、留文字记录,做成单独的文件夹。每项检查每所学校都要整理几十甚至上百个文件盒,材料大部分是网上下载的,甚至连别的单位名称都没改,把上年的材料改个年月日就是下一年的,很多学校说,迎接一次大型检查,光打印纸就要用上几十箱,迎检工作给老师造成的压力可想而知。弄虚作假的目的很明确:通过评估后,学校有了“政绩”,可以多向学生收点钱,可以多向政府要点款。
弄虚作假的检查评比助长了不正之风。很多学校为通过评比,使出浑身解数拉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有些部门的评估人员验收前提前通知校方检查的重点和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教给学校一些应对的招数,检查组到学校后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翻看一通材料,学校准备了大半年的检查评比,不足半个小时便结束了。这样重点看材料、很少看现场、缺乏验证的检查评比,对学校工作的改进提升有多少实际意义?会给老师留下什么印象呢?
弄虚作假的背后,是对学生利益的漠视,是对政府在公众心目中形象的严重损害。七八十名学生坐在一间教室,坐在第一排的学生的课桌紧贴着讲桌摆放,看黑板时须侧身仰视,而最后一排的学生手可以触摸到后墙壁。然而,学校的迎检材料上是不存在大班额问题的,这难道不是漠视学生利益吗?明明知道达不到标准要求,硬是造假材料,用不正当手段通过检查验收,这难道不损害政府部门的形象吗?教育是培养人的地方,培养人的地方弄虚作假,这样的学校能有好的校风、学风吗?培养人的标准是否也打了折扣?
家长曝光“满意度”造假是对学校莫大的不满意,“皇帝的新装”式的检查评比、评估验收确实到了该认真整顿一下了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