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

标签:
pplong转载 |
分类: 传统文化.休闲 |
向日葵
在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日子里,迎着阳光绽放的向日葵,有着非同寻常的魅力。
向日葵是菊科向日葵属的草本植物,其野生种主要分布在北纬30°-52°之间的北美洲南部、西部及秘鲁和墨西哥北部地区。是整个北美洲印第安部落中的常见作物。一些考古学家认为,向日葵可能先于玉米之前被驯化。哥仑布发现新大陆时,航行到美洲的西班牙人把向日葵带到了欧洲。向日葵属总共有52个物种,向日葵是其中的一个物种,该物种目前大约有100个品种,引种到我国的有4个品种。
学者们一般认为向日葵是在明朝引种到我国的。不过在古诗词中,至少从宋代开始就有了关于葵花的诗句。比如说宋代司马光就有《客中初夏》一诗:“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随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诗中描绘了眼前的景致被初夏的一场细雨洗涤之后的明朗,并将柳絮与葵花对比,并以诗言志,说自己不做随风飘荡的柳絮,而要做“永远向日”的葵花!葵在我国古代就有,有很多物种,比如锦葵、蜀葵、秋葵等,但它们的花儿一般都不具备“向日”的特点。司马光说“葵花向日倾”,似指的就是向日葵。

地球行者

夕阳
1993年在河南新安荆紫山发现了向日葵图案的琉璃瓦,经考证,该瓦为明正德14年(1519)当地重修玄天上帝殿的遗物,说明在此之前,当地已经有向日葵的栽培。明代嘉靖43年(1564),浙江的《临山卫志》中首次有了“向日葵”这一名称的文字记载。
最早记载向日葵的文献是明末学者赵崡所著的《植品》,该书出版于万历45年(1617),书中明确写道:“又有向日菊者,万历间西番僧携种入中国。干高七八尺至丈余,上作大花如盘,随日所向。花大开则盘重,不能复转。”这段文字不仅明确指出向日葵是由西方来华传教士引入的异域植物,而且非常准确地描述了向日葵花盘向日的习性——开放之前才随太阳转动,开放之后便不再转了。
稍晚成书的王象晋的《群芳谱》也记载了向日葵:“丈菊,一名西番菊,一名迎阳花。茎长丈余,干坚粗如竹。叶类麻,复直生。虽有旁枝,只生一花;大如盘盏,单瓣色黄,心皆作窠如蜂房状。至秋已转紫黑而坚。取其子种之,甚易生。”这段记载收录了向日葵的三个名字,而且都不同于《植品》所用的名字。而对向日葵最早的性状描写是明代万历47年(1619)姚旅的《露书》:“万历丙午年(1606)忽有向日葵自外域传至。其树直耸无枝,一如蜀锦开花,一树一朵或傍有一两小朵,其大如盘,朝暮向日,结子在花面,一如蜂窝”。
清初,陈扶摇所著的《秘传花境》中记载道:“向日葵一名西番葵,高一二丈;叶大于蜀葵,尖狭,多缺刻;主月开花,每秆顶上只一花,日中天则花直朝上,日西沉则花朝西;结子最每繁;状如萆麻子而扁。只堪备员,无大意味,但取其随日之异耳。”

吉安蒂红酒

小贝卡向日葵
大多数的向日葵属于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它的植株由根、茎、叶、花、果实五部分组成。
向日葵的根包括主根、侧根和须根。主根入土较深,可达1-2m,侧根从主根上生出,水平方向生长;侧根上长有许多的须根。根的生长速度一直比茎快,花盘形成前后根生长最快,到种子开始成熟时,根不再生长,以后便逐渐枯萎。向日葵的茎秆圆形直立,表面粗糙并被有刚毛。茎由皮层、木质部和海绵状的髓组成。不同品种的株高差异比较大,常见的向日葵高度在2.5-3.5m之间,最高可达9m左右。根据1567年的科学文献报告,种植在意大利帕多瓦的单头向日葵,植株高度最高可达12米。茎下部的叶片在开花前制造养分,主要供给根部生长,到开花时其功能基本结束。中上部的叶片制造的养分主要供给花盘,促使种子形成。
向日葵为头状花序,着生在茎的顶端,由一个个小花聚合成盘状,俗称花盘,形状有凸起、平展和凹下三种类型。花盘上有两种花,即舌状花和管状花。舌状花1-3层,着生在花盘的四周边缘,为无性花。它的颜色和大小因品种而异,有橙黄、淡黄和紫红色,具有引诱昆虫前来采蜜授粉的作用。管状花,位于舌状花内侧,为两性花。花冠的颜色有黄、褐、 暗紫色等。向日葵的果实大家非常熟悉,就是我们常见的葵花籽,由果皮、种皮、子叶和胚四部分组成。这些瘦果形成在盘状小花的下部卵巢中植物的开花部分下方。

墨西哥火炬

火星女神
向日葵从发芽生长到果实成熟,整个生长期大约为120天。向日葵分两大类:食用和观赏。作为观赏的向日葵,以观花为主,大都不接籽或不以收获葵花籽为目的。作为食用的向日葵,在盛花时节同样有令人震撼之美,所结出的葵花籽含油量很高,为半干性油,味香可口,是很重要的经济作物。除了葵花籽外,花穗、种子皮壳及茎秆可作饲料及工业原料,如制人造丝及纸浆等,花穗也供药用。
最初的时候,向日葵主要用作观赏。它的经济价值是由俄罗斯给开发出来的。在俄罗斯,1769年的文献中提到了可以生产种植食用油的向日葵,到1830年,向日葵油的生产已经达到商业规模了。到19世纪初,俄罗斯农民种植的向日葵已经超过200万英亩,用于食用油生产以及直接用于人类消费的相关向日葵品种得到了很好的培育。在政府的支持下,维·桑·普斯托沃特主持开展向日葵的育种计划,使得葵花籽中食用油的含量和产量均显着增加。今天,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向日葵科学奖被称为“普斯托沃特奖”,就源于此。
从19世纪末开始,俄罗斯培育的葵花籽开始出口到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地,推动了这些地区的向日葵种植以及葵花食用油的消费。时至今日,西欧仍然是向日葵油的大量消费者。

红太阳

火环
向日葵的得名,与它生长前期的幼株顶端及中期的幼嫩花盘会跟着太阳转动有关。详细的观测表明,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之前这一段时间,其叶子和花盘在白天追随太阳从东转向西,具有明显的向日特性。当然,这种向日不是亦步亦趋的跟随,其花盘的指向大约落后太阳12度,即48分钟。太阳下山后,向日葵的花盘又慢慢往回摆,在大约凌晨3点时,又朝向东方等待太阳升起。
向日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两种假说:
其一是植物生长素假设。该假说认为,向日葵的根茎部含有一种“植物生长素”,它具有两个特点:避光、刺激细胞生长。茎部的生长素见到阳光时,会跑到背光的侧面去躲避起来,这使得茎部的背阳面生长加快,向阳面生长较慢,正是这种生长的不均衡导致花盘随之移动。
其二是热力影响假设。有科学家用火盆代替太阳,并让火盆围绕着向日葵缓慢旋转。结果向日葵不分白昼,随着火盆转动。科学家们由此提出,是因为阳光中的热度把向日葵花盘中的管状小花晒热,基部的纤维发生收缩,导致花盘转换方向来接受阳光。
植物生长有很多谜,到现在尚未揭晓谜底,向日葵“向日”的原因就是其中的一个。也或许,是上述两个因素甚或更多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呢。

红陶

泰迪熊
说向日葵,很自然就会联想到印象主义画家文森特·梵高,他所创造的以插在瓶中的向日葵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油画作品,向世人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理解,并且展示出了他个人独特的精神世界。
梵高所处的时代,正是印象派绘画刚要兴起的时期,作为革命者,印象派画家抛弃理论上的科学透视法和明暗法,将眼睛所接收到的直接来自于自然客体的视觉刺激描绘到画布上。在当时,这样的做法是在撼动传统绘画技艺的根基,所以既不被当时知名的艺术家们所理解,也不被当时的普罗大众和画作收藏着们所接受。梵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走上印象派绘画的道路的。可想而知,这种不被人们所认可和理解,甚至不能用绘画养活自己的日子是多么的凄苦。
梵高对待艺术是极其认真的,他每天早出晚归,背着巨大的画布四处找寻绘画的体裁,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会冒着酷暑走到乡村田间。1888年,他来到法国南部的阿尔。阿尔碧蓝的天空中悬挂着眩目的火球,大地仿佛被炽热的阳光点燃,显示出强烈的色彩,这让梵高欣喜若狂,创作的激情燃烧。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向日葵》等也在这里诞生。

梵高《向日葵》
常秀峰画画的方法是“长得啥样,就画啥样”。笔法毫不讲究、什么材料都敢用,蜡笔、彩色铅笔、油画棒等,一画就画一周甚至数月。她的笔触浓烈,秋天的树叶黄澄澄、树上的花红彤彤、叶子绿油油,南瓜是饱满的黄色,草莓是鲜艳的红色……没想到就这样在香港举办了个人画展,两次被请上“鲁豫有约”,被人们称之为“中国农村的梵高”,获得了“梵高奶奶”的尊称。
她画家里的老屋,东倒西歪的,旁边的老树伸展着无数的枝桠,却没有叶子,有人说,这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幅画,画出了梵高的风格。在《鲁豫有约》节目中,常秀峰说:“要我说,梵高的那幅画(《星空》)我看不懂,可梵高画的向日葵没有我画的好。向日葵不能搁在花瓶里,没有水和土,它会死。”她画向日葵,金灿灿的一支支竖在田地里,天蓝叶绿和泥地,她说喜欢自己画的向日葵,它长在土地里,向着阳光,而梵高的向日葵,花脑袋耷拉着,梵高生活一定很苦。或许是因为他们都是对自自然对象来作画,使用的绘画材料也接近的缘故,两人的画作确实有些相似。


常秀峰的画

秋美

绽放的向日葵
向日葵的花语是信念、光辉、高傲、忠诚、爱慕,寓意是沉默的爱,代表着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