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教师节过出节味来?
(2020-09-10 06:25:08)
标签:
阚兆成 |
分类: 阚侃教育 |
每个节日都有起因、目的和意义,我国的节日大都注重精神上的“感受”和“感悟”。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同意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上世纪80年代教师节的设立是“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新华网2009年10月15日《教师节的由来》)。
教师节设立30年来,教师地位不断提高,教师待遇不断改善,从法律上保障了教师的合法权益和地位。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对优秀教育工作者给予奖励”。1993年,教师法颁布,第一次全面地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资格和任用、待遇、奖励等方面作出了法律规定。此后,《教师资格条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等相继出台,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义务教育法(修订案),其中,将“教师”设为独立一章,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2009年1月1日,我国又在义务教育学校率先实施绩效工资。从设立教师资格制度到推进教师职称改革,从教师培训制度的完善到教师标准化体系的搭建,教师队伍建设日益制度化、法治化、科学化。
教师节是我国屈指可数的按职业规定的节日。教师节的确定,希望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之风,通过每年的教师节庆祝活动,让教书育人者既从中体会到一种荣誉感,同时又产生一种职业的责任感,增加一种事业的道义感。可看看近几年的教师节,不能说完全背离了教师节的初衷和宗旨,但教师节的面目已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变得那么形式和枯燥、世俗和功利,有些地方居然利用教师节做起政绩文章来,不少地方教师节沦为家长向老师的“送礼节”。
设立教师节以来,各地每年都进行教师节庆祝活动,主要形式就是开表彰会、座谈会和几大班子领导到学校走访慰问。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老师感觉教师节已不像节,简直成了领导的秀场,围着领导转,做给教师看,不管何种形式的教师节庆祝活动,领导讲话都是重头戏,讲话大多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高调认识,办学条件、教学设施、教学成绩的政绩宣传,给老师们戴上几顶高帽子后,话锋一转就是几点要求,你们的工资比我的都高,但是师德不高、素质不强、教学质量提升不快,各种教育问题的责任都推到老师们的头上,这样的教师节谁还有心情去“庆祝”?过这样的教师节,老师们会有地位提升、受到尊重的良好感觉吗?
教师节到了,该送什么礼?临近教师节这几天是很多学生家长最忙碌最纠结的时候,一边要上班,一边又要惦记着去商场或网上为孩子的老师选送礼品。
教师节是“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而设,然而,我们的教师节几乎从来就不提教师维护自身权益,如果老师们连自身权益都难以维护,还奢谈什么提高社会地位?又如何叫人尊重?《教师法》实行20多年了,还有老师拿不到足额的工资,还有一些地方有时会发生教师集体为争取合理待遇而罢课的事件,至于教师被迫加班或者受到家长、学生或者领导的人身侮辱和威胁,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更是司空见惯。
其实,世界上一些教育发达与不发达国家,如日本、英国、法国、捷克等,并没有因为不设教师节而影响其教育质量和尊师重教氛围的形成。相反,由于这些国家采取了比较灵活的尊师重教措施,不仅让从教者自始至终体会到一种光荣感、自豪感,而且大大增强了老师的责任感、使命感,促进了本国教育的快速发展。比如在英国伦敦,街头交警不时拦车抽查驾驶执照和安全设施之类。如果发现驾驶者是一位教师,就一切都免检了,立刻客气地敬礼放行。因为在交警的心目中,乃至于在一切社会成员的心目中,教师是信得过的人物,既然为人师表,道德上必然是过得硬的,他的车况正如他的人品一样,都不会有什么问题,经得起检验,也无须检查。再比如日本,日本普遍认为“教师”是全社会作出自我牺牲的职业。日本的师范生从考进师范学校的那一天起,就穿着“教师服”,当穿着教师服的师范生踏上电梯和地铁时,乘客们都会自动站起来让座,以示对未来的教师的尊敬。
教师节,应当让老师感受到重视、感受到尊重、感受到爱戴、感受到温暖,在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教好书育好人。形式主义、功利主义、变了味的教师节庆祝活动还是不搞的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