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禁止炒作“状元”,原因何在?

(2020-08-08 06:57:41)
标签:

阚兆成

分类: 阚侃教育

禁止炒作“状元”,原因何在?

http://pgy.jyb.cn/imgs/icon_del_tx.jpg阚兆成(特约评论员)2020-08-07 17:07

尽管国家相关部门三令五申禁止炒作高考、中考“状元”,每年高考、中考成绩公布后,有些单位和学校还是会通过自媒体等种方式宣传,大家几乎都能在第一时间知晓“状元花落谁家。

实际上,炒作“状元”“清华北大”和“升学率”是有些学校的营销手段。通过宣传,可以增加学校美誉度,提高入学门槛。与此相对,那些“失语”的学校则会陷入生源流失、教学水平下降、办学层次固化的尴尬局面,进一步加剧办学的不均衡性。

有关部门明令禁止炒作“状元”的理由很多,就学校层面而言,有以下三条:

一是“状元”产生的随机性、偶然性很大,没有规律可循,也没有经验可谈。办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极少数人,而是为了大多数学生。一个省高考前50名也就是几分之差,与临场发挥有很大关系。也就是说,前50名甚至前100名,谁都有可能成为“状元”因此,并没有哪所学校敢断言,我们学校一定能培养出“状元来。

二是“状元”大多较为特殊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经历,并没有多少可复制性。状元秘籍多是商家炒作的噱头。大多数学生来讲,所谓的“状元秘籍是无法被复制的,也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三是好和差两个极端的学生都不完全是教师教出来的,教师最能改变的是大多数学生。教师的教学水平主要通过学生的平均成绩体现。综合素质本就比较优秀的学生一点就通,教学见效快;而综合素质较差的学生可能教个三遍五遍也不开窍,成效甚微;教师的工作重点在于使更多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大的提升和发展。学校在宣传有几个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还有多少学生考得不如意。

总之,禁止炒作高考“状元”,意在让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教育观,落实均衡协调发展、面向全体的要求学校的职责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创建适合学生的教育。为此,学校要改变只盯着尖子生和少数学生的做法,回到为了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正途上来。

(作者阚兆成,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