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分类: 课程与课堂 |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数学课的基本理念之一。要实践这一理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必须立足与学生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经验,关注其个体化的学习体验。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出发,分层递进,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学会知识增长智能,提高素质。
一、创设条件,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探求新知的活动。
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学知识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延展性的特点,创设条件,激发兴趣,让各层次的学生愉快地参与探求新知的活动,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增强学生的信心。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这节课时,牛老师就采用了抽奖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堂中,这样设计教学给各层次学生新知的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使他们获得新各的满足,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精心设计,启迪思维,让各层次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精心设计来帮助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例如:朱乐平教师讲授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朱老师设计了“寻找相等的数”这个环节:分别从自然数的集合、小数的集合、分数的集合中找出相等的数,从而引出分数的基本性质。精心设问,有的放矢,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思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很快理解各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组织讨论,质疑问难,让各层学生在各抒己见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从信息论的角度讲,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互相作用,才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学生对新知疑惑不解,产生问题时,就要抓住时机释疑,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针对教学的疑点和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各层次的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共同提高。优秀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知识更有条
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受到群体教育的影响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四、分层施练,及时反馈,让各层次学生在练习中体验主动参与的乐趣。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影响新的学习与保持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而要使学生牢固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必须重视课堂练习,如果用划一的练习题去要求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要么使学生吃不饱,要么使学生吃不了,根据学生不同发展水平的实际,布置基本题和思考题。在分层施练的同时,也可精心设计多练题,来弥补各层次学生练习的时间差,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递进,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在探索中获取成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立足点。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参与的过程,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智能,提高学生的素质。文 / 炎玲
前一篇:分层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成绩
后一篇:陪孩子做作业真的有那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