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分类: 呐喊.建议 |
懒还可以披一件“马虎”的外衣,让人误以为外衣下面的那个生命不是不够勤苦,而是有点疏忽大意。
懒还可以披一件“慢性”的外衣,让人误以为外衣下面的那个生命崇尚稳妥,喜欢鹅行鸭步。
懒更可以披一件“善守”的外衣,让人误以为外衣下面的那个生命反对冒进,赞成以守为攻。
……
身为教师,我目睹过太多的“积懒成笨”。
有人问:“同师、同时、同食、同室,为何却造成了学生的千差万别?”你坐到教室前面面对学生听一次课就找到答案了。课堂上,你会捕捉到一些“眼不动、嘴不动、手不动、身不动”的“木头人学生”,你下课去向老师探问吧!你肯定不会失望——那些“木头人学生”,人人都有着与自己“四不动”高度匹配的学习成绩。
世界上哪有生来就笨的人?是懒,恒久不懈地对一个人做功,最终,成功将其推入“笨”的境地。
若能将“积懒成笨”一词收入《现代汉语词典》,可以警醒那些正被“懒”死缠烂打的不幸者,促其及时回头,可谓善莫大焉。
对“懒”之危害阐释得最透辟的,要属朱光潜先生了吧?他的《谈修养》中有这样一段振聋发聩的话——
我常分析中国社会的病根,觉得它可以归原到一个字——懒。懒,所以萎靡因循,遇应该做的事拿不出一点勇气去做;懒,所以马虎苟且,遇不应该做的事拿不出一点勇气去决定不做;懒,于是对一切事情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遇事偷安取巧,逐渐走到人格的堕落。
如果我们还有兴趣继续造词,我们是不是可以造出一批警人醒己的妙词呢——“积懒成丑”“积懒成疾”“积懒成庸”“积懒成废”“积懒成穷”“积懒成祸”……
拿破仑说:“你有一天将遭遇的灾祸,是你某一段时间疏懒的报应。”就让这句话戳痛你吧!这痛,必将成为你一辈子的护身符……
前一篇:张丽钧:抱怨是无能宣言
后一篇:半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