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李玉贵老师的课---《蝙蝠和雷达》薛朝阳
标签:
转载 |
分类: 阅读与写作 |
2016年4月在武汉参加了名师工作室会议,有幸聆听了来自台湾的李玉贵老师的课,感受颇深。
今天见到爱人后,我不由自主地兴奋地讲给他听关于台湾李老师的课。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是李老师的独到之处,也应是我们低段教学中应该重视和培养的。
1、在课堂中示范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比如从一开始上课,李老师就提醒同学们:“读文章或回答问题时,要用好听、自然、适中的音量来朗读或回答”,“不管你坐到哪里,都要看着说话的人,既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又利于听清对方说的话”。在上课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有同学在别的同学发表见解时只管做自己的事或小声议论,李老师就轻轻提醒他们应该看着说话的人,仔细听他们在说什么。如此几次之后,到课堂的后半段,就基本不需要老师提醒也可以做得很好。在我看来,这正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倾听习惯的正确方法。在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发现很多人不能耐心的倾听,总是抢着表达,最后争论半天既无法完整表达自己的观点,又不能全面了解别人的观点。这种修养与习惯是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李老师不仅这样要求学生,她本人也很好地做到了,她总是耐心的看着发言的同学等他说完后,才发表评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在华师附中听一节高中语文课时,老师总是不能耐着性子听完学生的发言,急着引导,但学生并未能完全按按老师的意图回答。到最后才发现,其实学生本来要表达的观点和老师的观点相近。可见没有很好地倾听会极大地影响教学的效果。
2、注重学生个体。如,老师就某个问题,统计学生理解程度时会说:“请理解了的同学点点头。”老师一看就明白了,这就避免了我们常常无效地问同学们:“大家听懂了吗?”然后听到的是:“懂了!” 但我们发现,往往有好些同学其实不懂,他们要么不说话,要么弱势的声音被覆盖,最后也就“随波逐流”了。关于这点使我想起了英国听课时,我们发现,老师让不会同学悄悄竖起拇指,然后先提问会的同学,最后才问不会的同学的困难在哪里。现在才真正明白,他们才是真正的关注了学生个体,既达到了老师的目的,又保护了学生个体。
3、重视逻辑思维的训练与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李老师首先要求同学们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但我们的孩子提不出问题。她说阅读的过程是你主动质疑的过程,大家要有疑问,这是你自己的事,要追问、探问、质问。然后他让同学们重新读第一段看是否有问题,学生依然没有问题。李老师就说,“可是老师有问题,第一句话中的两个亮点是什么呢?”同学们就沉默了,后来有同学找出了文中的“才看清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这句话作答,李老师提醒同学,请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而不是读出原句。然后有学生陆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这一意思。再如她让同学们说出标题中的“和”是什么意思,文章中哪两个词能代替标题中的“和”。这个问题不仅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连在场听课的老师都陷入了沉思。在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后,李老师引导着孩子们找出了“和”是描述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关系的,标题中的“和”可用“启示”和“模仿”两个词替代。如“蝙蝠启示雷达”,“雷达模仿蝙蝠”。马上老师又抛出问题:启示就是揭开秘密,那么,文中科学家思考了哪两个问题来揭开秘密?要求学生找到这两个问句,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用字不超过9个。再如在学习第七段时,要求圈出蝙蝠探路方法的7个词语,并按介绍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同样在学习第八段时,要求学生圈出介绍雷达工作原理的7个重要词语。然后要求学生盖住原文,用关键词介绍。这点正是我非常欣赏之处,小学阶段正是学习能力储备阶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基本的学习能力,如做笔记的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高段学习。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为什么一些同学到了高年级就跟不上了,就是在低年级时,没有真正的发展他们的思维,没有储备学习能力,所以到高年级时发现,学习越来越困难。”我想在低段进行过这样系统思维与概括能力训练的学生,在高年级的学习中,一定会很少出现那种词不达意的尴尬了吧。这些方面,我觉得我们的小学教育中,真的要重视了。我们要先教会孩子思考,教会孩子学习,这比简单地记住无意义的知识本身要重要地多。
还有李老师让我感到高超的地方,并不是她不重视文本的整体性,当学生把文章的信息准确获得后,老师又引导学生来关注文章的整体结构。如,先让学生作为读者,你觉得那些段落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并说明理由,然后站在作者说出为什么要写这段的理由。这节课,没有我们常见的热闹,但在静悄悄中,孩子的思维却在紧张而有序的运行着,你能感觉到那种思维的暗流在涌动着。
4、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看看下面这图片,我们就知道老师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些什么。
在授课中引导学生用图表的形式总结出了科学发明的过程。

尤其是,在讲述蝙蝠与雷达的工作原理时,引导学生用图表的方式表示出蝙蝠与雷达的对应之处,真正明白超音波的工作原理,这种让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之后要很快忘记都难。
总之,这节课若用我们平常的评价标准来评价的话,应该算失败吧,至少不很成功,像拖堂、课堂气氛不活跃等给人表面印象不好,但是当我们深入地去探究这节课时却发现有很多亮点值得我们去思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