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文科状元 · 师徒畅谈学语文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淄博实验中学语文组的刘晓莉,非常感谢教研室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和大家交流的机会。在2019年的高考中,我校蒋彭飞同学考出了总分687的好成绩,其中语文成绩141分,作为他的语文老师,我感到非常幸运,有这样的成绩,离不开蒋彭飞个人的努力,更离不开实验中学整个语文组。借助这个平台,下面我把我和我们学校的语文组的具体做法向大家做以下汇报,也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注重合作。
合作不仅是一种资源的共享,更是沟通、交流式的合作;不只是一个途径方法,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态度。蒋彭飞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校领导重视,得益于年级的关注,得益于班主任的慧眼识“蒋”,得益于任课老师们团结协作,得益于师生间的互信合作,可以说是各方共同合作的结果。而对于成绩的取得首先离不开强大的高三语文备课组这一坚强后盾,这也是走出蒋彭飞这样一个优秀学生的重要原因。合作集中了智慧,节省了时间,帮助我对蒋彭飞学情可以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也为他在高考中取得141分的好成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注重课堂。
我是进入高三才担任蒋彭飞的语文老师的,接班时他是文科年级第一,而且有时会和第2名拉开十几分的差距,语文成绩在120分上下。虽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科生,是我们的年级第一,但是他的语文成绩却并没有十分明显的优势。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关注、交流,我感到夯实基础对蒋彭飞是当务之急、首要任务。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任何一个优秀学生都要有坚实的基础,根深才能叶茂,佳木葱茏方有繁花似锦。而我们都清楚高三的课堂的教学的内容基本就是专题和试卷讲评,内容枯燥但实用。我要求蒋彭飞对课堂上知识点的讲解进行分类、总结、建模,每个环节都要认真的做好笔记,并且重点识记,深入研究,并且及时和我交流学习中的困惑,这样就为高三的深入备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节奏感。
节奏体现的是规划的合理性,安排的科学性,落实的到位性,追求的是相信自己,不迷失自我,讲求循序渐进,方能水到渠成。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合理的规划,科学安排,彻底的落实,不仅坚定了我自己的信心,而且锻炼了蒋彭飞的心理素质。高三这一年来,我们目标明确,把空速度,掌控节奏,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知识点的训练时间,以学生的突破、完成为准,不赶进度,不急功近利,在市里的几次考试的当中,蒋彭飞的成绩并不是最好的,我和他能做的就是逐一分析,各个突破,同时不断坚定信心。也正是因为对一次次考试的深入分析,适时帮助他调整适合自身的学习节奏,蒋彭飞的语文成绩才得以逐步提升的。
四、注重个性。
蒋彭飞同学个性开朗,和同学、老师有良好和谐的关系,学习上的特点就是认真刻苦,有法而不较真,不会固执己见。作为他的任课教师,每到一个学习阶段,每经历一次阶段性考试,我就会和他有一次小小的交流,了解他的学习实际,帮助他分析问题,研究他的答案与参考答案之间的差距,最终师生间达成共识,如此,才能去更有针对性地指导下一步的学习。比如蒋彭飞感觉到自己散文阅读没有章法,不知道如何阅读、审题,没有套路,我就会迅速提供精简版的技法讲解,同时辅之以对应的训练,让他迅速熟悉,然后从中慢慢摸索,进而做到心中有数。再比如他的文言文翻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只能得到5分左右,翻译的技巧、手段他都没有问题,只是翻译的能力有待提升,我会让他重新回归史记选读的经典篇目,笔译、口译、翻查字典,解决自己词义的基本储备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翻译的水平就渐渐提上来了。类似这样的问题有很多,因此,满足他每个阶段的个性需求是尤为重要的。
五、注重记录与重复。
引导、提醒蒋彭飞上课时记录老师的“启迪”,做题时记录“实战的心得”,评改时记录老师的修正,都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方法。特别要让他明确做题时遇到的难点,所需的时间,所犯的错误,这些对于他提升自我、避免重复犯错是非常有用的。同时“重复做题没有错,善于总结得高分。”这也是我对蒋彭飞后半程的基本要求。很多学生可能会这样认为,重复做题没有太大意义,这其实是并不全面的。很多题目,尤其是高考题或者高三做到的一些模拟题,因为这些题目针对到了他的某些薄弱环节,或者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关键,这类题目就很有必要多次重复,可以重做,可以重看,可以重思。
此外,谈一下蒋彭飞同学的作文。
作文是高考语文中占分值比重最大的一项,也是考生们最头疼的一项。蒋彭飞作文最大特点就是稳定,历次考试都能在50—55间,这有赖于组里的精心备考,得益于年级的导师机制,更仰仗王老师为学生提供的范文和对蒋彭飞的点拨,在此特别表示感谢。
高三一年很长,高三一年很短,但无论如何知识的结构化,复习的系统化,训练的综合化对于蒋彭飞的语文成绩的取得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来,我和蒋彭飞一起把零散知识变成结构知识,考察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分辨、归类并总结同类知识的特点和内在规律;一年来,蒋彭飞学会了将抽象考点知识变成了题型知识,学会了把缺漏知识变成新增知识,把残缺知识变成系统知识,真正的综合运用起来。在高考的最后阶段,我专门为蒋彭飞搜集新题型,以此来提升他解决新题型的能力,这样在考试时也就不会过分担心遇到新题型如何解决的问题。同时新高考下还要求我们特别注重时事、热点的了解,进而帮助学生从命题者的意图出发,关注他们“可能”会关注的信息,这样在考试时对考题的理解就会有背景依托,有助于提升他全面深入分析考题的能力。就是这样,我们一直走到了高考。
我想,在高考的重压之下,蒋彭飞能取得141分的成绩是令人满意的,这其中包含了他自己的刻苦努力,更与教研室给予我们的备考指导和我们学校整个高三语文组对他的付出是分不开的,在此一并感谢!
附录:状元语文体会
选择题全对
主观题:
1.非连续性文本角度正确,要点找到
2.小说就题论题,角度找得比较准。第二问适当抄了选择题相关内容。答题时能够向小说四要素加读者、语言上靠拢。
3.20与21题各有一个要点不是很好。
4.翻译句子第一个感觉有些不顺。
5.作文觉得写得极其不好,编得很痛苦。
经验总结:
1.多与老师沟通。不一定局限于学习上,也可以谈心。但是,对老师的付出,一定要心怀感激。
2.多读书。鲁迅的作品,名家的作品,都应该涉猎。要保持一定的阅读量。
3.刷题。高三后期不能放下。每天做一点,保持手感,尤其是考试之前。
4.考前复习基础知识。古诗文易错字,文学常识,甚至是重点文言词语。可以考前自己口译几篇文言文练手。
5.重视课内文言文学习。必修重点篇目与史记选读重点篇目一定能做到顺畅口译。
6.做题多了再总结。不做题,不知道应该整理哪些。
7.不必刻意整理素材。自己每次用过的记录下来就不少。
8.学习范文,但不是大段搬。学习句式、素材用法,挑实用性强的句子移入作文。
9.背答案。背高考题答案才知道标准的表述是什么样的。
10.速成首选选择题,主观题要扣题。
11.语文重视素养,不能急于求成。要学会接受自己的问题,细水长流地改进。不要乱质疑答案的正确性。后期一定要有好心态,考场上敢多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