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春叛逆期,竟是孩子留给家长最后的机会!

(2019-08-05 13:44:58)
标签:

转载

分类: 家长学校

青春叛逆期,竟是孩子留给家长最后的机会!


孩子的成长过程有两个最敏感阶段,第一个阶段是4—6岁,在这两三年里,孩子从家庭感受到了生存中最基本的要素,并对性别及环境有了最初的认知。

 

第二个阶段就是青春期,是在第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换言之,第二阶段的质量基本取决于第一阶段。

 

比如一个女孩子在小学前没有得到足够的父母关爱,那么步入青春期时,就有可能早恋、厌学、与老师作对。

 

一个男孩子也有可能因童年阶段与父母的不良关系,而在青春期发生一些反常现象,比如网瘾、打架、早恋或逃学等。

 

童年是种子,青春期结出第一茬果实,虽然青黄不接,青涩脆弱,却也实在地挂满枝头,呼朋引伴。

 

但有经验的果农都知道,第一茬果实不能要,果树要养,因为它们的营养还不够丰富,还不足以承担成熟的责任。

 

这是对青春期最形象的比喻,看上去他们已经出落得婷婷玉立或高大威猛,却远未达到成熟的要求。

 

但是是心理年龄还不成熟,狭义地讲,是除身体外其它一切条件均不具备。所以他们无权,也无法承担生活。

 

其实,只要我们做父母的能正确认识引导,叛逆是一个好的开始,但好的开始并不意味着好的结束。

 

叛逆对孩子的发展有利,不意味着家长可以对孩子的叛逆放任自流。只有家长处理得当,孩子才能顺利度过青春叛逆期,才能在叛逆中成长。

 

我们可以这样做:

 

01 变说教为身教

 

总怕孩子太小,不明事理,所以反复给孩子灌输大道理,如果孩子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样子,说教就变成教训了。

 

说教的态度是居高临下的,说教的前提是把自己的话当真理,孩子必须听,但实际上许多孩子很反感父母的说教。

 

比说教更有力的是身教。身教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要身体力行,做给孩子看,而不是喋喋不休地说给孩子听。

 

02 变命令为商量

 

家长小时候所接受的父母的教育也大都如此,所以由于教育的传承性,也同样习惯对孩子用命令句:“你应该睡觉了,听到没有!”“去收拾你的房间!”“关掉电视,做作业去!”

 

家长处于强势,孩子处于弱势,不能不听。

 

但青春期的时候,孩子不再惧于你的威慑,对这种带有强制性的命令开始阳奉阴违,或公开反抗。

 

如果换成商量的方式,用温和的口气和孩子说话,就不一样了。

 

03 变唠叨为关爱

 

恐怕没有哪个家长不对孩子唠叨的,有的是无意识的唠叨,有的是明知叨唠不好又控制不住要叨唠,这种习惯性的叨唠,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灾难。

 

其实语言的效力是有限的,身体语言与爱的行为同样重要。

 

青春期的孩子反感家长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因为这种爱被没完没了的唠叨、指责、说教给隔断了。

 

这个时候,家长如果试着把自己的心态放回孩子两三岁的时候,让自己重温那个时候的母爱,那么,相信家长这种无条件的爱足可以软化孩子与自己的对立。

 

研究证明,青春期被家庭迫害的孩子,犯罪率和自杀率相当高。

 

除此之外,这些受害者还要发展出自虐、自残、自贬、自卑等特质,但此时的孩子还无法离开父母而独立生存。

 

因此,他们还会被迫承受来自父母的压力与伤害,并带着这些伤疤走向他们的下一站:社会。

 

所以,请抓住孩子青春期最后的机会,人生是个单程旅行,没有回头路可走!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父母课堂(fumuketan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