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阚兆成
阚兆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0,299
  • 关注人气:4,7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各省高考状元出炉,三张图揭露真相:读书很苦,但没有更容易的路

(2019-06-28 07:07:26)
标签:

转载

分类: 家校共育

昨天去买菜,听到几个卖菜大妈闲聊。

一个讲,她亲戚的孩子今年高考,成绩特别好,亲戚特别开心:

“一听说考了六百多分,乐得呀,四十多岁的人了,一家伙蹦三尺高……”她边笑边撇嘴,“我说至于的吗,不就是考个大学吗?上了好大学也不一定就有好工作。”

我听着,有点吃惊,很想坐下来和她们理论理论:

    这几天高考成绩出炉,新一波“读书无用论”也在沉渣泛起。

    不只菜市场大妈,网上也不断有人放出这个陈年老梗:

    这两份名单,哪份名单你认识的人多?

    第一份: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

    第二份:李渔、金圣叹、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前者全是科举状元;

    后者全是落第秀才。

    结论:一场考试决定不了什么,人生充满无限可能!

    在浩瀚的中华历史里,找出几个不知名的状元,或者知名的落榜秀才,轻而易举。

    但这不意味着状元都不行,落败的都厉害。

    真实情况,正好相反。

    古人的例子太久远,就不举了。来看三张现代的图。

    图一:2019青年富人榜。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27/1699030683aa47e988f8fcf9b0ee3e6a.jpeg

    21位年轻富人,基本都来自海内外名校,其中清华大学产量最高。

    然后,再来看图2:哪些大学富豪最多?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27/bc33d4eedb504cffaea45aaa258793c0.jpeg

    几乎没有悬念,越牛的大学,培养的富豪越多。

    虽然有钱不代表成功,但起码说明一定问题。

    因为其他方面,比如社会贡献度、个人幸福感,我们没有明确的指标衡量。

    如果有,估计也和这个榜单差不多。

    继续再看图三,这张著名的大佬聚会图: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27/b0e90985e876421a8c62d58e1412f472.jpeg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27/eb4c9395a2c94157a6e355bb32852f5a.jpeg

    这些,是中国最顶尖的企业家,也是最有钱的一伙人。

    个个都是名校学霸,好几个都是高考状元。

    而这里面任意一个人,如果没有用功读书,都不会有机会出席这个饭局,更不会有今天的成功。

    所以。

    别拿落第秀才更优秀这样极端故事骗人了,也别拿隔壁孩子没上大学却赚了大钱的故事当路标了,那都是偶然,是特例,跟中彩票差不多。

    你必须承认,最好的路径还是读书。读书有用。真有用。很有用。

    随便拿刘强东举例吧。

    他生在江苏宿迁一个贫苦农村,10岁前连电灯都没见过,一年也吃不上几次肉。

    但是他读书用功,高考考了688分,是1992年的宿迁市高考状元,可以上清华,但他选了人大。

    而后,他成功逆袭,完全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甚至改变了宿迁的命运。

    如果不是高考,这个又穷又土又没见识的草根孩子,怎么可能有今天?

    网上曾经流行一句话:我奋斗了18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听起来很扎心。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27/050a5a62c3354f3e942541855d447b48.jpeg

    高考很苦,毫无疑问。

    但你想想,除此之外,一个普通孩子,还有更容易的进阶之路吗?

    • 做生意?没知识没文化,从底层做起有多难?
    • 当明星?且不说天分多重要,现在明星也多是中戏、北影毕业的了。王宝强百年不遇。
    • 嫁豪门?豪门也喜欢大明星或者郭晶晶啊,豪门更要娶有文化的媳妇啊。

    真的,想来想去,没有比高考更容易、更可行的路了。

    见我进来,她就指给我看。

    照片上,一对黝黑的农村夫妇站在一座土房门前,一头猪从身边走过。特别乡村范儿。

    我以为是哪个记者下乡拍回来的新闻片。结果不是,主编说,照片里的女人是她小学同学,最好的玩伴。

    “她特别聪明,从小一直是班里她第一我第二,”主编说,“可惜她不好好学习,初中就谈恋爱,谈傻了,高中也没考就回家种地了。现在每次看到我都说,后悔当初没好好学习。”

    我看看我们的“时尚一姐”主编,再看看照片上那个头发干枯一脸沧桑的女人,心想,她一定是真后悔。

    但如果你明明可以有更广阔的天地,更精彩的人生,却因为少不经事,因为不够努力,而错失,而落魄,而生活艰辛,那真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这些年,听过太多这样的话:

    高中三年光玩了,要不我怎么也能考个本科。

    如果当年我更努力一点,现在一定会更好……

    世界上最遗憾的事,就是我本可以。

    如果不是因为考上了好大学,她八成也一辈子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吧。

    高考对她影响有多大?

    • 她和老公是在大学认识的。
    • 她的职业是大学专业决定的。
    • 她一辈子留在了大学所在的城市……

    ——很多人,真的就是很大程度地被高考决定了一生的职业、收入、伴侣、扎根的城市。

    所以,你说高考重不重要?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27/5c803f96af084e1588df6af5d98d1f90.jpeg

    一个网友回复:

    当然大咯,我在一个500强央企,身边同事几乎都出自名校。二本大专也有,但这种人都是特别出色的或者机遇特别好的。所以应该说如果高考不好,也不是没机会了,但你付出会比别人多很多。

    某期安徽卫视的节目里,一位人事部经理讲了大企业招聘的“潜规则”:

    筛选简历的时候,会把985高校毕业的大学生简历和非985的简历分开放。

    离开招聘会时,只带走985的简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27/0634108c4f474edba5aa556d221ebf7b.jpeg

    就是为了将来,在人潮汹涌的招聘会上,你把简历递到心仪的单位,不会直接被扔掉。

    网红考研老师张雪峰也讲过:

    “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在九十月份,去齐齐哈尔大学或者北京科技大学看看,什么样的企业去那些大学招聘。然后你再去清华大学看看,那里都是些什么样的企业,给多少薪酬。”

    “中国的500强企业,甚至是世界几乎所有的500强企业,他们都告诉你学历不重要,但是,他们不会去齐齐哈尔大学招聘,他们说的都是假话。”

    所以,高考有没有用,读一个好大学有没有用,这不是几个卖菜大妈说了算的,现实赤裸而残酷地摆在那。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考上985。

    但你起码要努力。不能985就211。不能硕士就本科。实在不行,读个专科也有用。

    总之,让自己达到力所能及的高度,去接受更好的教育,去敲开更心仪的门。

    • 你上了985,你的简历就有机会被500强企业抱走。

    你总得有个敲门砖,你总得掌握点知识技能,才能在这个世界上有一席之地。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27/f9942c8d03414b11babcd1d268a50c07.jpeg

    所以,总要有个选拔机制,来决定谁做工程师,谁做保洁员。

    那你希望是通过什么来决定?

    是拼爹、拼钱、拼关系,还是拼努力、拼智商、拼能力?

    所幸,高考是后者。

    就是说,只要你足够努力,总会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来自很穷很穷的山村,或者很好很好的城市,他们坐在一个教室,住在一个寝室,甚至将来可能在一个单位工作,成为同事。你会时时刻刻发现,阶层是在流动的。高考,分数是硬道理。很多人说高考有问题。是有很多问题,但你知不知道,这里面有多么大的公平。”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27/43419bcdce65406f8a4944afea562e53.jpeg

    如果说高考决定命运,那什么决定高考呢?

    你的高考分数,不管是300分还是700分,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那是你之前无数努力和选择的集合。

    是你一年级有没有好好学拼音,三年级有没有认真写作业,六年级有没有考上好初中,初中有没有考上了好高中,高中有没有咬紧牙关全力以赴……决定了你最后是300分还是700分。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627/e948487cf2334b62b4acf981f31585f5.jpeg

    40年前是,今天依然是。作者 | 李月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