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庭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孩儿他妈说了算”

(2019-06-23 18:16:16)
标签:

转载

分类: 家长学校

最近,“诈尸式育儿”一次在网上疯传,戳痛了不少“宝爸”的心。

那么,当爹的如何才能绕开这个坑呢如?最近,有一名宝爸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一旦夫妻俩在教育观上出了分歧,首先沟通讨论,一般来讲,孩儿他妈说的算。

这位爸爸的心得是怎么来的?一起来看看——

1

我是一个爸爸,家有4岁男孩。

有小朋友的家庭,教育问题一定是第一位的。可是几个教育者,面对一个被教育者,在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上,产生分歧那是必然。

在我们家,解决这类矛盾的方法是:沟通讨论,一般来讲,孩儿他妈说的算。每当我跟人聊到这点,总会被夸赞思想先进,其实,我也是踩过坑之后做出了改变,尝到甜头了才笃定这样的想法。

以前的我:

孩子要看电视,老婆说不行,我一边说着看一会咋了,一边拿起遥控器打开了电视。老婆气鼓鼓的说我就会破坏她的教育,我心想偶尔惯一下孩子又怎么了嘛。

现在的我:

孩子要看电视,老婆说不行,我也会说不行。老婆跟孩子解释着为什么不让看电视的原因,我心想在孩子面前就是要保持教育的统一啊,一会等孩子走了我再跟老婆沟通下看会电视咋了嘛。


https://img03.mmbang.info/web/2018/11/29/5bfed66e552a9223298999MSnV3N.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440,m_lfit 
我踩过的“坑”,要从儿子一次闯祸经历讲起——



有一次在超市里买东西,儿子在踮起脚想去摸货架上的东西。老婆说危险不要乱动就制止他,儿子不愿意有点闹,但是老婆依旧坚持,蹲下来跟儿子讲道理。也在一起的奶奶看到了心疼孩子,把儿子拉到她那边去,嘴里说:“多大点事啊,说他干什么,把孩子都弄哭了,干嘛呀。”

看着老婆一脸忍耐的表情,我打着太极哄她:“咱们去买东西,让妈带着孩子吧。”

说真的,这个时候我心里还是有些不以为意的,摸就摸一下呗。奶奶拉着孩子往前走了,嘴里还补一句:“没事没事,别听***,奶奶带你玩。”

我心里咯噔一下,看了看老婆的脸色,看她板着脸,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就没吭声。

这时候奶奶带着孩子在前边货架停住了,孩子看到卖绿豆的。大家在超市可能常看到,一般这种旁边都是用袋装绿豆围起来,中间一大堆绿豆。儿子好奇的又要玩,奶奶没管,还扶着孩子让他够着摸,结果儿子玩着玩着把围在绿豆旁边的袋子给弄倒了,中间的绿豆哗啦啦的从缺口处下来撒了一地。

那场面,简直了。超市的人都看过来,我们都傻眼了……

后来怎么处理的也就不提了,又尴尬又花钱的。当时我心里就在后悔:“早知道听老婆的话不让他乱摸就好了。”



这事之后,我就在思考平时我们对家庭教育的不统一所产生的种种问题。儿子闯的祸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的确看到了他身上的负面影响。

我们的态度不统一,孩子也明显会“看人办事”。比如在我老婆面前表现就好些,在我和奶奶面前就会比较任性。但是我们都在场的时候,他就会仗着有人帮他,也越来越不服管了。


https://img03.mmbang.info/web/2018/11/29/5bfed66e7388b8566141581LPKmg.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440,m_lfit 
后来,我看到了一段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中国台湾著名教育学家洪兰的节目采访视频,深觉有理。

“最大的问题是,家里比方说是爷爷奶奶、公公婆婆、父母亲,是六个人养一个孩子。这六个人的教养观念不同。家庭需要的是沟通,换言之,全家只能有一套教养的方式,当然这决定权是在母亲身上。因为将来这孩子长大好不好,是母亲的责任。大家同在一个家庭里面,希望大家能够遵守这个‘母亲’的规矩……”视频里,洪教授说道。

一句话总结,全家只能有一套教养的方式,决定权应当在母亲身上。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大多“隔代亲”,又没有年轻父母那么认同科学育儿,还有心里那种“我曾带大你们”的优越感。于是他们有时很固执,有时很强势,不愿听从年轻妈妈的教育理念。

但是,这很不好。就像我家儿子,已经呈现出负面影响,若不及时调整教育模式,之后的发展只会更差。

之前我也想过,反正大家都是爱孩子的,怎么教育都无所谓。可真的当我静下心来思考,才发现这样确实对孩子非常不好。

不利于身体健康

很多老人非常操心于孩子的照料,却与年轻爸妈有着不同的观念。

年轻爸妈认为,孩子饿了自然会吃饭,完全不需要也不应该追着去喂;而老人却说,孩子不追着喂饭怎么会好好吃呢,不吃到大人心里的“饱”,那他一定还是饿着的……

我们说,纸尿裤除了烧钱之外全是好处,万万不能让孩子穿着开裆裤,露出屁股隐私全无;而老人却说,那红屁股都是纸尿裤捂出来的,小小孩子露个屁股又有啥关系……

我们说,孩子的用品要选有品质保证的,安全永远是考虑的第一要素;而老人却说,那些洋品牌都是骗钱的傻子才买,几块钱的东西一样用的蛮好……

科学喂养与老式观念常有碰撞,若是老人固执的按照不科学的理念教养孩子,显然并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发展。

学会欺骗

“你妈不让吃零食?咱们偷偷吃不让她知道!”“你妈不让玩充气城堡?现在我带你去你别告诉她!”……

孩子在愉快接受提议的同时,还接受了“背着妈妈做”,“不对妈妈说实话”这种欺骗的性质。仔细想想,一面口中教育孩子做人要诚实,一面行为上展现给孩子对待欺骗轻描淡写的态度。孩子会更容易趋向哪种发展?毫无疑问是学会欺骗。因为欺骗本身就由于可以带来利益而具有巨大诱惑。加之对于孩子来讲,教育者行为比语言上的展现,更具有模仿力和说服力。

不利于是非观的建立

在孩子妈教育他时,当面提出不同意见,指出她说的不对,这是我曾犯过的错误。

这样有很大的问题:影响孩子建立明确的是非观。对于年幼的孩子,心智尚不够成熟,是非观的建立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也就是说,需要从大人的言行中,明确的接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一个2岁的孩子,倘若对颜色还没有概念,那么如果妈妈告诉他苹果是红色,他就会相信这种颜色是红色;这时如果爸爸出来,告诉他妈妈说的不对,苹果的颜色是黑色,那么他就又会相信这种颜色是黑色。或者孩子会迷茫,分不清这种苹果的颜色到底叫做红色还是黑色,产生颜色概念的混淆。年龄大些的孩子,对于是非的分辨也是如此。

同样是家里至亲的人,却表达出截然相反的观点,妈妈说好吃的东西可以和好朋友分享,奶奶说全都是你一个人的你别给别人吃,让一个孩子凭自己的理解去分辨对错,太难了。

在规则感及是非观建立期,家庭教育者明确而一致的观念输出,更加有益于孩子直接的认知和接受。



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做到家庭教育方式一致呢?

有效沟通

如果家里的教育者很多,那么沟通对象必须从我们强有力的“爸爸后援队”开始,再延伸到更高的层级——老人。

夫妻俩什么话都好说,妈妈们有理有据的去说服,沟通的难度不大。

并且爸爸们也应该明白,妈妈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爱孩子的人,妈妈的建议非常值得倾听、思考,和接受。另外,本着谁的爸妈谁去说的原则,姥姥姥爷的沟通工作由妈妈来做,爷爷奶奶的沟通工作由爸爸来做。

在我们家,当我明确意识到家庭教育要“孩儿他妈说的算”之后,就是如此和老婆分工去说服家里老人的。方式为:转发育儿文章到家庭群,灌输育儿知识,把老婆的教育观念说成是某某专家说的;另外,多说些别人家的事例给老人听。


https://img03.mmbang.info/web/2018/11/29/5bfed66e8d95f65516776789n4WW.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440,m_lfit 
“某某专家说了啊,得从小就给孩子培养隐私意识!”“啊!新闻里有个小孩因为穿开裆裤屁股被小虫子咬了!”……跟老人这样沟通,比说一万次“不能穿开裆裤”都还要管用的多。

强化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如果真的是无法和家里老人达到教育观念的统一,那就着力强化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有次同学聚会上,一个女同学带了她孩子来,她孩子很闹,于是她吃饭时一直在抱怨,她们家孩子被奶奶惯坏了,一点规矩都没有。当时我就很奇怪,女同学一边抱怨一边默许孩子在饭店的沙发上蹦来蹦去,碗筷敲得叮当响,那时奶奶也不在场啊。

这又怪谁呢?

她明明可以告诉孩子怎样做是会打扰到别人的,怎样做是有规矩的;她明明可以让孩子在一次次的正确教育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冲淡和奶奶在一起时的没规矩。

采访中洪兰博士提到,“将来孩子长大好不好,是母亲的责任”。是的,孩子的教育是父母的责任,大可不必也不应推责于老人。强化父母对孩子的正向教育,就一定会看到孩子成长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

看完这位爸爸的育娃心得,爸妈们有什么感受?(
来自妈妈帮社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