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德国 |
分类: 幼儿.小学 |
在中外教育对比这一主题中,流言与传说总能掀起一阵又一阵的讨论热潮,例如关于“德国宪法明令禁止早教”的谣言隔一段时间就能在教育讨论中占据一个热点。作为曾经的幼教专业学生和一线幼教工作者,我也总会被问及关于中德幼教对比的问题:德国幼儿园中的小朋友真的总是在玩吗?总是在玩的话,他们升小学的时候怎么办呢?他们完全不需要上早教班吗?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德国幼儿园的性质与任务。
在德语中,可以表达“教育”的词汇主要有两个:Erziehung和Bildung。Erziehung意为“教育,教养”,可以理解成着重于对规则和日常生活技能的教导,例如行人过马路的规则,自己穿衣服,上厕所等等;Bildung有“教育,受教育;学识,文化;组成,构成”等含义,所以这个词可以综合引申理解为接受文化知识的培养。在幼儿教育阶段,Erziehung和Bildung构成了人们对“教育”的理解,再加上幼儿园一直具有的功能Betreuung(照顾,照管),就构成了现今德国学龄前儿童教育机构的三大任务。
在德国,根据专注于儿童与青少年援助的德国社会保障法律第八部(Sozialgesetzbuch
那么,小朋友们每天在这些教育机构里面,真的只是在玩吗?
以我个人经验来说,德国的小朋友在幼儿园的主要活动确实就是玩。如果我们抛开国内各种早教广告所营造的“神童”形象,也暂时卸下“幼升小”带来的各种学业压力,再仔细观察一般的0到6岁的孩子的话,话发现其实他们除了玩没有别的什么可以做。但是,学龄前儿童每天的玩,和成年人眼中的“玩”是不一样的。成年人有自己的工作任务,所以我们一般理解的“玩”指代非工作性质的活动,是娱乐性的,非任务产出的;但是对于儿童而言,他们的“工作任务”就是玩,换句话说,这种“玩”是他们在用与成年人不同的方式在探索世界,获得认知。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成年人眼中的“玩”直接代入到儿童的活动中。每天,他们在幼儿园中确实是在玩,在和其他的小朋友或者和老师做游戏,但同时他们也是在感知这个世界,接收不同的信息,建立不同的社会联结。这种玩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方式以及状态。
首先,一般德国全日制幼儿园的日常主要活动包括:到园,早餐,自由活动,晨会,午餐,午睡/午休,下午茶,以及等待家长来接等。每所幼儿园根据自身的条件(如师生比例,园区特色等)在活动顺序和细节安排上会有所不同:
总结一下表格中的内容,我们会发现“自由活动”(德语:Freispiel)出现的频率最高。对于德国幼儿园中的老师们而言,是安排促进儿童发展的教学活动(德语:pädagogische Angebote)最重要的机会;对于儿童而言,Freispiel的含义不言而喻:frei:自由的,Spiel:游戏,Freispiel,就是自由地玩;Freispiel是他们最宝贵的自主探索的时间。自主,意味着他们可以自己决定:
-
-
-
-
-
-
解决以上在自由活动中产生的,儿童自己意识到或者意识不到的问题,其实构成了前文提及的德国幼儿园的其中一个教学任务:Erziehung。这种自由活动实际上给儿童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开放的,随时可能出现问题留待儿童自己解决的环境。儿童可以在不断重复出现的问题中配合老师的指导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认识自己,认识他人,探索周围的环境,学习并习惯遵守所处环境的既有规则,解决可能出现的社交纷争,甚至初步建立起一定的时间观念,以及在一定条件下学会取舍(做决定)……因此,正如前文所说,在德国幼儿园中,小朋友们确实是在玩,但正是通过这种“玩”,他们也在逐步地学习认识物质环境,认识社会环境并练习如何正确地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