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真是一个美好的月份,首先我去了美国参加了女儿的大学毕业典礼,女儿能顺利从大家口中的名校毕业,其中求学的“不凡”经历,真是不足与外人道。但是,她是一个活生生挑战现行学校制度呆板、不求变通的例子。以后有时间再和大家聊。但也因为自己孩子的求学过程,更让我坚定信念,一定要让每一位进入到慧琳姐姐课堂的孩子们,从容有自信、公平受尊重地拥有课堂,做课堂真正的主人!所有更要分享这场我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洪山小学四年七班,44位孩子的课堂,它不仅仅是让孩子拥有课堂,它更是一堂“有意思的课堂”。
体验开启好奇心,找到学习的入口
“倾听+赞美”课堂哥俩好
很多人都知道,慧琳姐姐的课堂是非常重视体验式的学习。因为,所有对于学习的好奇与探究,就是从体验中去寻得知识的大门,习得能力,获得价值,应用于生活中。而这也是素养教育的本质,无论任一学科,如果没有依循学科的核心的本质,确认素养的价值与能力培养的目标。那么只是死读书,僵化教学,一点意义也没有了。所以,孩子没兴趣、老师没动力,课堂一点意思也没有了!因此,为了让孩子想体验,而且是动起来体验,一切就从“倾听”开始,而且是打开每一个人的身体,倾听自己与他人的声音
当音乐响起,这群四年级的孩子,果然如我所料,乖乖的站在原地,因为孩子们不会听音乐。在我一而再,再三的使尽浑身解术赞美,和以星探要发掘新秀的心情下,孩子们才慢慢信任我,因此才能引导孩子“倾听”音乐,同时也关注别人如何听到音乐,更重要的是,还要打开自己整个身体来“倾听”音乐。因为,那才是真的听到心里的乐曲,真正能打动听觉的美好乐章。我绝对相信,在课堂中取得孩子的信任,比老师自己教得如痴如醉,都来得有效。而现在太多的课堂,不都是老师很会演,孩子乖乖当听众的景象吗?当然,取得信任,必须有奖赏,所以“鼓励激发荣誉心,赞美激发想像力”,是慧琳姐姐不断提醒大家的口诀,真的有效,绝对有用。
游戏是最好的催化剂,更是优秀的评价工具!
“挂勾”拍子和力度表現的完美化身
不游戏,不成课!在我的课堂中,不玩耍,不游戏,那就没意思了!所以整个课堂,都是以游戏体验的形式来设计。因为是游戏,所以课程进行前我会给学生一些小叮咛。因为,学生不熟悉我,我也不认识他们。所以,一开始,我还是会进行有目的的“倾听“要求。通常,我也觉得颇有功效。而且,在这样的对话当中,老师瞬间就可以快速扫描全班天真无邪的目光。最重要的是,我也会”蹲“下来倾听他们的声音,和孩子们对话,这就是对他们的尊重。也是让孩子们知道,这个课堂,我们是平等的,他们是受尊重的。有了这样的前提,就可以尽情玩了!
生活中的物品,摇身一变音乐课上的教具。当“厨房挂勾“出现在黑板上时,孩子是惊奇的,但他们又摸不着,这位怪怪的姐姐,到底在玩什么把戏。”如何在黑板的挂钩上表现2/4拍“?我邀請能聽出音樂是2/4拍的孩子,來將拍子呈現出來。这个问题简单吧!NO,NO,NO!简单才是不简单!在一位、两位、三位……孩子出来分享后,我才会协助他们找到答案,確認他們對於2/4拍的定義搞清楚了!老师们,请让孩子站稳每一步脚步后,再跨出另一步,才能建构稳固的基石!
“孩子,你真棒!”当孩子将第一个挑战完成时,接著挑戰以身体表现两拍子的形式,無論孩子做對或做錯,我都很高兴,也必須給予鼓勵。因为,那就表示,他们愿意尝试,愿意跟着你去追求知识!而且能够明确知道第一拍比第二拍重,有力量,而且进行曲的曲风也在音乐的带领下,让孩子多了一种认识。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认知与技能的表现。接下来可就是第一个学习目标的验证了,两拍子可以说是拍子中的重要根基,所以当下一首曲子进入时,孩子很自然会找到学习的脉络,并且能如我所愿地找到这是不同的曲子,而且拍子不一样。因此,能够快速地达成挂钩上3/4三拍子的表现。当然,挑战还是有的,如何以肢体来表现呢?但这还不够!为了鉴别2/4拍和3/4拍的不同,除了肢体表现方式不同,还可以利用声音来表现不同的节奏。孩子表示了想法之后,决定2/4拍除了肢体外再加上嘿呦的声音,3/4拍则再加上哎呦呦的声音,接着就进行了两拍子与三拍子同时肢体加声音的演奏。好玩的是,利用这个机会,告诉孩子他们之间就像牛郎与织女,每六拍会相遇一次,也就是第一拍(嘿和哎会重逢),也就是在数学上的名词“六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不是很好玩!因为多元智能学者迦纳教授就说过,“音乐”与“数”是分不开的一家人!
到此,孩子們已經完成兩大目標,四小節奏的任務,而評價工作,也都達成了,老師們,你發現了嗎?
好戏上场:你是筷子,我是球
“当进行曲遇上圆舞曲”
為了讓拍子更好玩“筷子”终于上场了。有教具就会没秩序,这是很多老师向我反映的情形!所以,老师更必须以教具来制约孩子。一般來說,我不會一下子就發給每一個人都有教具,會循序漸進,依表現和有規矩的先給(但有時候,也會故意先給較不進入狀況,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但是,今天由於時間,以及這班孩子真的也很聽話(因為從他們不斷會排回四路縱隊,就知道他們很聽話),所以一次性,每一個人都拿到筷子。接著開始以筷子來表現兩拍子,而且是邊走邊打筷子,突然會發現不少孩子,手腳是不協調的。
所以,请老师们不要只教孩子拍手打拍子,真的要多思考,多创造不同的方式,以肢体表现的方式,体验不同的节奏形式,是很重要的!
通常,一节课当中,我不会让孩子学会很多技能,但是必须打通知识的关节,因為那才是最重要的。而今天这节课,教學目標只有想从孩子学过的旧经验中,来整合与创造他们学习与表现拍子的新能力。而且,还要提供孩子们彼此观摩学习与欣赏他人表现的机会。所以,当他们能够拿稳筷子,打稳拍子时,同时也要提供机会,让孩子们彼此欣赏与学习,其实更大的功用是,孩子们之间能够发挥同侪的协同精神,协助还不太会的同学,有加强学习的机会。因此,活动过程,我会利用游戏的方式,让他们换伙伴,增加辨识以及再澄清做法的机会。这也是一种对孩子和老师来说,很有帮助的评价方式。
筷子游戏玩得不错了,更让孩子兴奋的气球上场了。这个时候,是拍子和音乐曲风的定义再确认,也就是认识进行曲和圆舞曲的不同。筷子能够表现表较有力、俐落的拍子,而三拍子能够让身体不由自主地摇摆,更像跳舞般的优雅。当孩子们人人拍打着气球,随着音乐悠游自在地享受着三拍子音乐的浪漫时,慧琳姐姐心中是感动的。孩子们,要的就是一堂轻松、自在、分享与快乐的课堂。一点也不为过,一点也不困难,就是让课堂“有乐趣、有意思”这个学习就有价值,也更能接近教育的本质,达到素养教育的目的!
教师是开锁的人,没有打不开的门,只有不会用钥匙的老师。提供人人公平、机会均等的游戏体验教学,是教师最快乐与最有意义的义务与责任,希望透过课程的分享,提供与分享更多教学的乐趣,让我们做个“有意思”的老师,让我们的课堂“更有一点意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