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阚兆成
阚兆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4,347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看家长,初中看老师,高中看自己,到底看的是什么?

(2019-05-19 06:07:07)
标签:

搜狐51学霸网

蒋开键

分类: 家校共育

 最近请教了一位从事教育培训行业多年的长者,问起他培养孩子有什么心得,他送给我了一段顺口溜:“小学看家长,初中看老师,高中看自己。”


-01-

     小学看家长,看的是家长这两样


     这位长者的女儿已经上高中,他说当初第一个孩子,他也信奉快乐教育,重兴趣广撒网,孩子喜欢什么都接触接触,不喜欢就放弃。

     结果,还没等到他后悔,女儿在初中时就责怪他为什么当初不坚持让她学钢琴,由着她半途而废了。

     没有在钢琴上有所坚持是表象,更坏的影响是没有让孩子养成持之以恒,和惰性抗争的好习惯。

     学龄前和小学阶段,孩子心性不定,需要家长最多的陪伴和引导。

     总结下来,最需要家长做的是两件事:习惯的培养、目标的设立。

     有人说,我天天陪着孩子学习,孩子就一定能成才吗?当然不是,除了时间,家长更需要给孩子定目标。很多人会不屑于功利教育,可我更坚信,没有目标的学习,大概是没有效果的。

     学钢琴,可以是为了培养音乐素养,但是更可以培养孩子的持之不懈,在枯燥中坚持,在收获中体验成就感。你可以不考级,但你不能没有学习的目标。

     别用“快乐教育”的字眼给自己找借口,更别定义孩子对于快乐的理解,孩子也需要成就感,需要付出努力过收获成果的快乐,这才是真正的快乐。 


-02-

初中看老师,看的是老师给孩子打开了多大一扇窗


    孩子到了初中,本能的开始对外界的事物、未来的人生有了好奇。同时,内心也开始有了叛逆,有了自己的选择。

     很多时候,一个好老师,可能会让孩子爱上一门学科,也可能给孩子打开了一个通向未来职业的门,还可能给孩子一个更高的人生目标。

     初中时,我遇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物理老师,他其实刚从师范学校毕业没多久,然而他的课堂充满段子和知识点的穿插,上课生动风趣。而比起生动的课堂,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经常利用自习时间和我们分享他在师范大学的生活、见识,告诉我们大学对于一个人的提升,鼓励我们一定去全力以赴争取去最好的大学。

     身边一些家长也会聊起,进入了初中,老师学校对于孩子的影响开始大过家庭。只要认真跟进优秀老师的学习方式,完全可以不上课外班,取得优异的成绩。


-03-

高中看自己,看的是自己的目标和习惯


     现在孩子知识和见识都早熟,很多高中的孩子早就对于自己的人生有了明确的规划——高考去哪里,出国读什么专业,未来就业什么方向等等。

     高中不是义务教育,初中升高中的淘汰率在50%,所以高中其实已经是人生的第一个分层。这个分层会因为学校的教学质量、家庭给出的其他选择而差距越来越大。

     孩子到了高中,我们作为家长的更多是旁观和支持,而他的人生观受到同伴、老师这个生活圈子的更多。高中更像是进入了一个通道,在这个队伍里,努力往前跑就好。

     作为家长,我们千万别到了初高中才参与孩子的学习,才开始着急和责备,这个时期,如果没有在低龄阶段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和信任,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已经完全是局外人了。

     一个老师和我说过,她看过太多孩子叛逆到家长毫无办法,无一不是因为小时候只懂得溺爱,从来不立规矩,没有建立正常的亲子关系。

     等到后悔了想重新开始,已经难上加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