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当然不能代替“教”

(2019-04-08 07:29:34)
标签:

网络

分类: 课程与课堂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华在《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发表的《学校不可以》一文,引发了众多教师的议论。

      不少教师没有仔细读原文,只是望题生义,曲解了原文。有人认为学代替不了教是在跟当下的课改唱反调,主张回归到以教为主的老路上去。也有教师表示茫然:新课改明确规定要以学生学为主体,现在又说不可以,课该怎么上?对课改有抵触情绪的教师则认为:先学后教本就是作秀,耍花架子。

      阅读数遍《学校不可以》一文后,笔者却认为此文意在矫正当下教学改革中的过激行为,没有否定当前教学改革的主流价值体系,更没有给坚持以教为主保守派教师撑腰,最终落点是让课改行稳致远,克服盲目急躁的情绪。

      新课改倡导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努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但有些学校却把课改的念歪了,甚至不顾学情、不顾教学内容、不顾学科特点等,硬性规定一节课教师的讲不超过多长时间。于是,教师课上不敢讲、不敢导,课堂呈放羊状态;学生自学有形无神,效率低下。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或以为中心,应坚持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以学定教的原则。

      教什么?教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用学到的方法去获取知识,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当然,学生的学也不能代替教师的教。教师的教,要区分内容、找准时机、拿捏好火候,如需要点拨、提炼、总结、提升、评价的时候,就需要站出来。教与学不是相互代替的关系,而是当教则教,当学则学。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就提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少教的主旨就是为了学生的多学乃至不教

      如此,在新课改之路上,我们教育者要在思考、研究、实践、规范上多下功夫。只要方向对了,目标就不会太遥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