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代小学生最好玩一下父辈玩过的游戏五年级

(2019-03-11 07:28:54)
标签:

阚兆成

分类: 幼儿.小学

五年级趣味游戏

1.左右兼顾

在地上画二个相距为5米的圆圈,甲圈内放一只大气球,乙圈内放10只空的易拉罐。游戏每次甲乙二人,二人的内侧手腕用绒布条系牢,站在二圆圈的中间。游戏开始,主持人将甲圈的大气球垂直高高抛起。此时,游戏的二人,既要不断地拍击,使甲圈的大气球不落地,又要尽快将乙圈中的易拉罐全部叠起来。为了完成此项任务,甲乙两人必须协调配合,互相照应,即甲每次拍一下气球,就赶紧移至乙圈,由乙叠一下罐,紧接着,马上移至甲圈,去拍球,如此左右兼顾好,才是最佳的方法。队员依次都游戏体验一下,然后畅谈一下合作互助的体会。

2.赛跑

参赛者事先准备一张薄棉纸,上书自己崇拜的优秀运动员如王军霞等大名。发令后放于胸前,不用手扶,飞快向终点跑去,先到终点并不掉纸者为胜。

3.蝙蝠和蚊虫

利用空间较大的室内场地,大家先目测走步,熟悉环境。大家都当蚊虫闭上眼睛,双手前摸,慢慢行走,与别人相遇时就说:“我是蚊虫!”互击一下掌,再继续闭目行走。游戏者中,只有一人事先被主持人暗中确定为蝙蝠,每当他与蚊虫相遇击掌,这个蚊虫就算被吃掉,并且马上重新投胎变成了蝙蝠。这样,越进行到后来,可能蝙蝠变得越多了。但是,当二个蝙蝠相遇时,那都得同时变为蚊虫。主持人宣布游戏结束后,大家可畅谈生态平衡的体会。

4.两人三足行

   11女两人为一组,且男左女右,两人将挨着的腿用绳子捆住(选手自己捆),男选手左手拿接力棒,面向终点,站在起跑线后。听到发令后,第一组的两人向折返点跑去,绕过折返点后,返回第一组返回起跑线,且两位男选手交接棒后,第二组两人开始跑,重复,直至第四组人返回起跑线。跑步途中,两人捆腿的绳子不得松开。若松开,则必须退回起点重新比赛。计时与名次:以最后一组返回起点计时。用时少者胜出。

5.闯三关

    上绳与绳之间间隔3米。学生每二人一组成二路纵队站立,选出三对摇绳者,保持一定间隔,按同一节奏摇绳。教师发出“开始”的信号后,二人拉手跑过三根摇动的长绳,顺利通过三关者为优胜,碰绳者应与摇绳者互换。

6.双人对坐拉力赛

     两人一组坐在垫上,两腿分开,两脚掌相对,两手体前相牵坐好,游戏开始两游戏者一人后倒体,一人前屈体,然后交替重复,直至一个人拉不起为止。以双人完成拉起次数多少排列名次。

7.包、剪、锤

    2人为一组,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成二列横队,左右间隔1米,两人相距2米对面站好。教师有节奏地喊“123.当喊“12”时都用力向上跳,喊“3”时起跳落地成下列三种姿势:两脚并拢落地,代表锤子;两脚前后分开落地,代表剪子;两脚左右分开落地,代表包袱。根据两脚落地的姿势判别胜负,锤子胜剪子,剪子胜包袱,包袱胜锤子,胜得多者为胜。

8.传球记名

     参加者围成一个圆圈,每人相距一臂间距。游戏从排头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边传球给排二,边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接着排二也要如法炮制,这样一直继续下去,直到球又重新回到排头手中。接着,要求抛球的人必须喊出另一个人的名字,然后才能把球扔给他。之后,增加一球,让两个球同时被扔来扔去,相互喊出名字。最后还可把球增加至三个,游戏更热闹。结束后,邀请一个志愿者,在小队内走一圈,报出每个人的名字。

9.爬横梯

    二个小队肩并肩,面对面,每对队员双手扶好一根体操棒,高度可控制在胸腹部之间,组成一个与地面平行的“横梯”。然后,从排尾两人开始,依次从横梯的这一头爬到另一头下来。完成后迅速架好,再由下面二人做,直至每个都尝试体验过为止。要求确保队友经过的时候安全,不能失手!

10.抱团走三步

     请队员们紧密地围成一个圆圈,并把自己的胳膊搭在相邻同伴的肩膀上。主持人先领着大家跳一些基本的舞步,如左右侧踮步一二三等,然后告诉大家:我们将要面临一个艰巨的任务,闭目前进三步。等大家明白后,发令走第一步,给大家一些鼓励和表扬。接着就连续发令走第二第三步,这时肯定圆圈断开,很多队员摔倒在地,尽管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但是这个游戏能让队员们自然地接触身体和配合,消除害羞和忸怩,使小队充满活力,融洽气氛,为下面的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11.夹运三球

    两人为组。发令后跑到第一站的圆圈内拿起两根竹竿(长二米)的两端,并用竹竿夹住三只足球,然后小心翼翼地跨过橡皮筋网格,横越双独木桥,钻过门洞,绕花盆一周,途中不掉球先到达终点的组为胜。

12.抢渡大渡河(跳)
  游戏准备:在场地上划两条相距约20米的平行线,一为起跳线,一为对岸,中间为河道。在河道中划三路并排的小圆圈作为跳石,每路跳石的大小数目和距离要相等。
    
游戏方法: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三个纵队,站在起跳线后小如图204所示。游戏开始,各队第一人从跳石上快速跨跳过河,到达对岸后立即转身抬右臂招手示意。第二人见手示后,马上接着跨跳,如此依次进行。如跨跳时未踏中跳石,即算失足落水,必须从头跨跳。最先到达对岸的队为胜。
  游戏规则:后一人一定要看到前面的人到达对岸招手后方可开始前进。
  教法建议:

a.跳石间的距离应根据游戏对象而定,一般可相距15米左右。
  b.跳石也可不排成一条直线。
  c、适合各年级选用。

13.跳绳转圈
  游戏准备:选篮球场一块,两端线分别为起止点。在起点线前方两侧各放一根长跳绳,中线外两端各放一根短跳绳。
    
游戏方法: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每队成一路纵队站在起点线后方,作好比赛准备。比赛口令发出后,两排头沿地上长跳绳两侧做并腿跳跃前进。过中线后做跑跳绳至终点,并握绳柄做绕环跳五次。把绳放回中线,跑到起点,与接替者击掌后,至队尾休息。游戏依次进行,以先完成的队为胜。
  游戏规则:

a.无比赛口令和击掌信号,判无效。
  b.跳绳要边跑边跳,绕环跳绳次数不得随意减少,违者重做。
  教法建议:

    教师先讲解游戏方法和规则,经过练习再进行正式游戏。

14.猜拳立定跳远
  游戏准备:在场地划一条起跳线,再划一条距起跳线20米的终点线。
    
游戏方法:游戏者两人一组、游戏开始,游戏者要娴熟猜拳口令:火箭>飞机>大雁。火箭跳3次、飞机跳2次、大雁跳1次,游戏者每组2人。1人猜拳喊口令,1人等待立定跳远。在两个组的比赛中,先到达终点线者为胜。游戏再重新开始,跳者与猜拳喊口令者互换。
  游戏规则:跳后双脚不得向前移动。
  教法建议:a.也可把游戏者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用上述方法进行比赛,
  累记每组得分,最后以得分多的队为胜。b.场地距离可根据游戏对象决定延长或缩短。

15.换物夺红旗
  游戏准备:划一个边长 1013米的正三角形。以三个角顶为圆心,50厘米为半径划圆。在三角形中心,以80厘米为半径划一圆,再划一条直线(与底边垂直)把圆分为两个半圆,各放一个篮球。顶角圆心插一面小红旗,两底角圆的圆心各放一个排球。底角圆后1米处画一条白线。
  游戏方法:游戏者两人一组,分别站在白线后。游戏开始,教师发今,游戏者进人前面小圆,拾起排球,单脚跳到中心圆换取篮球,将篮球放到底角小圆后,沿线单脚跳去夺取小红旗,夺到红旗者获胜。
  游戏规则:a.排球换篮球时,必须放好排球后,才得拾起篮球跑回来。
  b.换回的篮球,必须在底角圆内放好后,才得去夺取红旗。

六年级趣味游戏

1.龙的传人

两个小队排成二路纵队,从队尾开始,一人仰面挺直身体倒下,纵队的人蹲下用双手将其托起,接着朝前移动,移至排头慢慢落下。大家依次都体验两次当龙和被传递搬运的滋味。然后畅谈体会。

2.连续砸篮板球接力

每队人数相等,8至10人为宜,在篮球场罚球区前排成一路纵队。游戏开始,排头运球向前几步,跳起砸篮板球,之后立即退下返回,排至队尾。与此同时,排二朝前跑出跳起,将球在空中接住,趁落地之前再砸篮板……接着换排三、排四、排五做,要求球连续砸篮板,不落地,一直紧张地循环进行下去,直至失误。各队依次做或在几个篮架上做,成功次数多的队名次列前。

3.弹棉花

预备姿势:跳者背向橡皮筋方向站立,离开橡皮筋约半步左右。

动作:

右脚屈小腿从上向后钩住橡皮筋落地(橡皮筋钩在脚背部位)。

2)左脚屈小腿从上向后钩住橡皮筋落地(橡皮筋钩在踝关节部位)。

3)右脚屈小腿从上向前跳出橡皮筋落地。

4)左脚屈小腿从上向前跳出橡皮筋落地,还原成预备姿势。以上动作不断重复,直跳到失误为止,谁跳的时间长谁就是冠军。

4.齿轮转

各小队围成圈,面朝顺时针方向转,前面一人的臀部坐在后一人的膝部上面,后面一人的双手扶住前面一人的肩膀上,等到大家都坐稳了,一起有节奏地喊:“一二、一二!”一步一步向顺时针方向走动,赛一赛,哪队不散架,走的圈数多。接着,二个小队合作做,再三个小队合作做,直至全体都有一个块上场做这个游戏。

5.风车越转越大

每队9人,9球。游戏开始,先二人上场,甲站圆心左手插腰,右臂侧平举,乙左臂侧平举与甲同时用手掌顶住一球,右臂运球按逆时针方向运转一周;成功被认可了,即可再上一人,甲乙丙三人合作,甲侧平举,与乙、丙的左臂顶住二只球,由乙和丙用右手分别运球一周。成功认可后,再上二人,五人合作,组成风车运球,之后是七人,直至9人组成一个大风车运球一周。要求风车的顶球手臂保持直线,不掉球。做得最好的队为胜利。要是水平不行,那么就去苦练吧!这个游戏非常能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运球的技巧。

6.双龙戏珠

每两人为一组,背对背夹住一只球。主持人发“原地转三圈”、“踏步”、“向前五步走”“跳二下”“跳迪斯科”等口令,必须立即照办,若掉球或用手扶球则为失误,退下场,最后剩下的组为胜。

7.输电

参加者20人以上,围成圆圈而坐,互相靠紧并在身后手拉手。选一人当猜者居中。圈内选三至四人作为电站,间距要求差不多。游戏开始,任选一电站负责发电,按顺(逆)时针方向用握手紧压的方式输电,下一人收到讯号,也用同样方式传输,每当传至下一电站时,此人要发出“波!”的响声,同时再往下传。猜者要根据自己的细心观察,及时判断电流的到某一电站的时间、位置,如果用手一指正巧“波”声响,则与该电站互换角色,三次失误要表演一个小节目。为了增加悬疑和欢乐,电流可以在任何人手中停留片刻,电站有权使电实然倒流传送。

8.跳竹竿

3人一组,两人双手各握1根橡皮筋代替竹竿,双膝跪地,“持竿者”发出统一的口令,随着口令的节奏,不断使手中的“竹竿”一开一合,“跳竹竿”者随着竹竿的开合,灵巧、优美地跳跃其间。

9.过关斩将

在场地的东南西北各端各划二个相距2米的方块代表“关”,再用对称型的线条交叉连接起来代表路,每条路长30米。将全班等分成8队排纵队站于各自的关后。发令后,各队排头从关口沿路线跑出,同一路线两人相遇即可用脚或手猜拳,决出胜负,胜者继续前进,负者退出游戏并迅速通知排二马上出发再去较量……直至有一方连斩数将冲进对方的关,就算胜了一局,接着交换对手再玩,最后积分多的队为胜。

10.拔腰力

两人两脚平站而对立,上体稍向前倾,手向对方的肩背部伸去,反抱对方的腰部。发令后,双脚利用压与提的巧劲。只要将对方上拔成双脚离地为胜。可采用三局两胜制,人数多可采用淘汰制进行比赛。

11.跳皮筋转圈
  游戏准备:长皮筋(松紧带均可)10根,皮筋一端都系在一立柱上。场外,做好比赛准备。
    
游戏方法:游戏者出10人牵拉皮筋,站成圆圈,其他人成纵队站在场外。比赛口令发出后,排头先跑人圆圈内做跳皮筋动作。完成一组动作后,转入第二根皮筋处继续完成前一组动作,这时。第二人跟进至第一根皮筋处做跳皮筋动作。游戏者不断的跟进、转移,至跳完最后一根皮筋后,依次退出场外休息。
  游戏规则:

a.中断跳皮筋者,与牵皮筋的学生对换。
  b.凡是能完成一周跳跃者为胜。
  教法建议:

a.跳皮筋时边跳边音乐伴奏效果更好。
  b.适合小学和初中女生选用。

12.跳跳龙
  游戏准备:报纸若干,标志点若干
  游戏目的: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与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游戏方法:
  a.学生分成1012人一组,站成两排,间隔约1米,两人一张报纸,面对面全蹲,报纸展开(四开报纸为宜),双手放于膝盖并摄紧报纸两角。
  b.以最后两名同学为准,再在其队伍的延长线上画出5-6个标志点(间隔大约一米)
  c.游戏开始,排头的两名同学迅速对折,收起报纸(其中一人拿好),两人先后用双脚依次跳过其他组的报纸,到达排尾,并有标志点成开始姿势后同时大声喊“好”,第二组的两名同学开始重复第一组同学的动作,依次类推,直至最后两名同学作完动作,先做完的队组为胜。
  游戏规则:
  a.报纸必须展开,两人全蹲时大小腿接触。
  b.听到上一组同喊“好”后下一组同学才能开始。
  c.在游戏过程中如跳跃者踩破报纸,需等换好报纸后方能继续进行。
  d.跳跃者必须双脚同时起跳,依次跳过报纸。
  e.采用计时制,时间少的组为胜。
  教学建议:
  a.随学生的弹跳能力的增强,可以采用大报纸(两开纸)或提高报纸高度。
   b.随学生的协调能力的提高,可以进一步缩小两组间的间隔,以增加游戏难度,提高学生练习兴趣。
  c.教学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3.集体花样绳

参赛人数:各班至少男、女生各20人参加。

游戏规则:

比赛以集体跳长绳规定时间内进去的人多的为胜。

必须有学生分布长绳左右各10名学生跳小绳进行伴绳,其中必须5名学生跳花样绳,花样前后不论。

长绳由教师甩绳。

14.迷你铁人三项

参赛人数:各班至少男、女生各20人参加。

游戏规则:

实行接力赛。

参赛者须先跑至规定路线尽头(20m)。

然后抽签做规定的体操动作。

完成后沿原路返回,在出发点跳绳10下。第二人才能开始。

整个过程用时最少者为胜。  

15.抢瓶子

道具:两根绳子,饮料空瓶若干

参加人员:分两组同时进行,每组3人,男女不限

游戏规则:在一个圆圈内,三个选手套在同一根绳子内,每个选手朝其前面1米左右放着的一个饮料瓶,参赛选手前方各有一道线,比赛过程中任何人不得超线,否则按违规处理。裁判员发令后选手反向用力以拿到前面的瓶子,先拿到者获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