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的差距是在假期拉开的,家长切莫大意!

标签:
阚兆成 |
分类: 阚侃教育 |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琪延博士带领他的课题组对全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时间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我国城市居民一周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为5小时1分,个人生活必需时间10小时42分,家务劳动时间2小时21分,闲暇时间6小时6分。四类活动时间分别占总时间的21%、44%、10%、25%。每一天,城市人就是这样度过。10年来,人的闲暇时间增加了69分钟,闲暇时间占人生命的1/3。而我国居民在电视机前每天是3小时38分,打发掉自己一半的闲暇时光3小时37分和2小时14分。
学生每年在校195天,节假日170天,小学到高三,节假日达到5年以上。
每周168小时,小学生在校30小时,在校时间仅占六分之一。
没有良好的时间观念和计划,一旦脱离约束,就是各种混乱。
因此,让孩子好好利用假期,除了合理的计划,还要帮助孩子培养管理时间的能力。
时间管理的概念对孩子来说太过于抽象,家长要想切切实实帮助孩子管理好时间,从3个具体的方面入手即可。
1.让孩子列出每天必须做的事和想做的事
尊重孩子自己的喜好,但是也要明确哪些是孩子必须要做的事。必须要做的事,哪怕不喜欢,也要去做,这是责任;想要做的事情是自己喜欢的、愿意去做的事情,这是权利。
寒假期间,父母要教孩子如何制定一个计划表: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3/86d93f023e934d31a9cd078a62838902.jpeg
家长要告诉孩子,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比如做作业、看书阅读、打扫自己的房间等,不可以偷懒,就像爸爸妈妈每天必须要上班一样;想做的事情比如和父母旅游、和朋友玩、看电视等,这些他应该自己争取时间去做,就像爸爸妈妈想要陪孩子去博物馆,就要抽时间一样。
2.让孩子将自己的事情按照重要性划分级别
每天的时间都是固定的24小时,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要做,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家长要教会孩子划分事情的优先级。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将我们需要处理的事情这样的划分的:这件事很重要,也很紧急;这件事很重要,但不紧急;这件事不是很重要,但很紧急;这件事不是很重要,也不紧急。
其实,这也是我们处理事情先后的一个评判标准。
因此,在与孩子一起列出每天必要和想要做的事情的基础上,再一起划分一起优先级别。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23/5f2b5eb3a8194fe4ac240d8650a8635d.jpeg
比如:
假期里每天需要完成的作业,紧急且重要,优先做;
老师希望孩子假期体验生活,重要不紧急,安排时间做;
亲戚孩子来访要陪伴,紧急不重要,可以做;
没完没了看电视、打游戏,不重要不紧急,最好别做了。
3.让孩子根据必要事和重要事给时间做预算
时间这个概念对孩子来说非常抽象,他们认为时间有的是,也用不完,所以总是想着今天的事情明天做。
因此,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一天只有24个小时,不多一分钟,也不少一分钟。时间是有限且不等人的,这个概念要让孩子牢牢记住。
假期,对家长来说,是一场挑战身心的攻坚战!对孩子来说,利用好假期提升自我各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