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正让人羡慕的到底是“博士家长”还是“博士课”

(2019-01-15 09:00:14)
标签:

新浪教育

分类: 家长学校

八姐今天看到一条新闻,表示十分惊讶,新闻题目为《苏州一小学有194位博士家长 一年上了60多节博士课》,大意是苏州一小学有194位博士家长,不仅如此,这些博士家长还愿意给小学生上课。惊讶过后,八姐满心疑虑,一个普通的小学怎么会如此藏龙卧虎?为什么这些博士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来给小学生上课?

  “藏龙卧虎”的小学

  在翰林小学里,一共有133位“博士爸爸”和61位“”博士妈妈”,也就是说一共有194位“博士家长”,这个数据真的令人非常震惊,这所小学的生源质量这么好,教学质量肯定也是相当优秀的了。

  既然近两百个博士家长,翰林小学自然要利用起来因此翰林小学经常组织“科普小课堂”,请这些博士家长们来给孩子们讲解和普及科学知识,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而这些博士父亲们,也在“家校互动”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教学技能,积极地配合翰林小学开设的课外课堂,即使是学校的老师们,也对博士家长们讲的课有着非常强烈的求知欲。而博士家长们讲的课堂内容包括科学理论、细胞生物和动植物世界,甚至还有计算机和化学知识,几乎涉及了现在大学里的各个专业。而这些纷繁复杂的知识通过这些博士家长的深入浅出和通俗易懂的讲解,真的让人羡慕嫉妒恨。

  网友们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网友对于这所小学的名字有些不同见解。

  有的网友认为,全国第一是有原因的,因为据了解,这所学校的教职工都是博士起,辅导员实验员可以硕士起。甚至据网友所说,这种学校在苏州不只一所。

  还有的网友认为老师也很亚历山大。一般来说,这所学校的老师估计学历也是博士了,毕竟现在很多小学招聘老师都要求研究生了。

  家长的优秀不能代表孩子的优秀

  家庭教育一直是父母的难题,毕竟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像博士家长一样,有时间有能力去真正的在孩子的学校生活中指导孩子。现在大部分学校班级为了方便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都会建立家长群。而家长群中,“家委会”的存在更是成为了学生家长争相表现自己的“舞台”。

  上海一学校的家长群里,为了评选出家委会,家长们更是使出浑身解数拼“履历”。

  有网友见到此情此景,也停不下调侃的步伐

  可是,这些家长拼完履历之后,得到了“家委会”的名额,难道就能代表他们的孩子也一样优秀吗?

  考察父母信息真的是为了“了解背景”吗?

  前段时间,上海民办中小学面谈日期间,家长被要求做问卷调查,问卷不仅考察家长甚至祖父母的学识,还要求填写学历,工作单位等信息,俨然“查三代”的架势。而其他地区的民办小学入学笔试中,考察家长信息的环节也比比皆是。

  
  现在,不少不错的幼儿园,中小学在招生时明确要求提供父母的学历证明,在招生现场也要求父母出示毕业证,学位证等学历证件,这就意味着家长的学位甚至有可能作为录取孩子的参考环节,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能不能被理想的学校录取。

  孩子是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孩子的能力不应该被父母拥有的地位财富所影响。父母在孩子的一生中扮演的是教导者的角色,而不是孩子一生的拓板,让孩子一步一步跟着父母的脚印走。

  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线,也是孩子的天花板

对于孩子们来说,父母是孩子们最亲近的人,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而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也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教育孩子是父母生下孩子后面临的终身难题,也是父母最重要的事业。

  作为父母,经常和孩子沟通是必要的,沟通是人际关系的桥梁,亲子关系也不例外。了解孩子的想法,及时引导孩子对于世界的认知,是做一个合格的父母的必备条件。

  对于孩子来说,一切语言上的教育都抵不过父母的“以身作则”。父母所做的事情孩子都在看着,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孩子对于事情的想法和判断。因此,在改变孩子之前,先改变自己。

  八姐认为,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一个合格的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而家长们发愤图强努力读了博士,还愿意百忙之中抽空给小朋友义务普及科学知识,八姐觉得这样的家长值得称赞和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