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比较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就会发现有些老年人尽管年龄很大,但始终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在为他们点赞的同时,自己也会情不自禁地联想,是怎样的方式让这些老年人始终保持这样好的状态呢?
1.深度思考是最好的养生方式
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学奖的日本京都大学生理学教授山中伸弥在《自然》杂志发表研究成果称:深度思考是最好的养生方式。山中伸弥教授认为,大脑是身体每个机能的指挥中心,如果脑细胞充分活跃,必须有足够的能量和养分供给,身体机能会自动调动身体各部位可余能量向大脑集中,习惯性深度思考能有效缓解脂肪的局部富集。
他的研究很快得到挪威生理学教授梅布里特及其丈夫爱德华的呼应,爱德华夫妇认为:近半个世纪全球平均寿命增长超越了前十个世纪,这与信息爆炸促进大脑高速运转直接相关,越是人类发展指数越高的国家,其国民平均寿命增长也越快。显然,爱德华夫妇的研究足以实证像日本和北欧国家平均寿命显著高于全球的现象。爱德华夫妇因发现“大脑中的GPS”获得2014诺贝尔生理学奖,也是诺奖史上首例夫妇同时获奖。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从小最爱的事情之一,就是深度思考。在他看来,思考这件事情时常让他的脑袋处于一种高速运转中,这是永葆年轻的其中一种方式。直到现在,在微软公司还有着这样的说法:“和大多数人谈话就像从喷泉中饮水,而和盖茨谈话却像救火的水龙头中饮水,让人根本应付不过来,他会提出无穷无尽的问题。”深度思考,带给比尔盖茨更大的世界和格局,让他取得与常人更深层次的人生,也拥有比他年龄更年轻的心态。
2.机械性重复运动易导致大脑钝化
瑞典运动生理学家卡尔逊教授认为:机械性重复运动按千次单位计算,每增加一单位将明显导致心肌损伤和大脑钝化。职业运动员晚年患老年痴呆症和各种心肌综合症的风险显著高于常人,与此是很有关联的。事实上,数十年在同一个重复运动的岗位上工作的人,其寿命也明显低于常人。
卡尔逊同时认为,脑力工作者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即便始终研究同一个领域问题,大脑的重复运动也能有效改善生理机能的均衡性。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那些一辈子深度用脑的院士,无论多老都精神矍铄,中国的百岁老人基本都集中在这批深度用脑的学者当中。今年刚去世的霍金,在多年前已经被医生判了死刑,这个几乎全身瘫痪的人,透过厚厚镜片下的眼神总是光芒四射。
3.深度思考与“想太多”不同
深度思考能带给人们更加的行动,而“想太多”却消耗着人们的力量,阻碍着人们前行。如果说深度思考是最好的养生方式,那么“想太多”便是最坏的行为习惯。深度思考需要拥有良好的三观,思考的是一件事的方向和价值,“想太多”却是懒惰逃避的另一个别名。
面对这个世界上无数的诱惑和价值观,唯有学会深度思考,去辨别在这个世界上于我们而言哪些是正确的价值观、哪些是我们不需跟随的东西,才能在这个世界上保持自己快乐和找到自己的方式。
深度思考,能让你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拥有更多的平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