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问:“妈妈我为什么要学数学?”这位妈妈的做法值得学习!
(2018-11-24 19:59:14)
标签:
乐泽教育 |
分类: 家长学校 |
提起数学
不少孩子的眼神中都流露出恐惧
想必也有很多家长会经常被孩子们的这些问题问倒:
“我为什么要学数学呢?”
“我学这个到底有什么用?”
爸爸妈妈的回答也基本是这几点:
“因为这些考试都要考” “你看别的小朋友都在学”
“妈妈其实当时也学的不好”
“下次你见老师了问老师”
……
其实,给孩子这样一个回答,在他小脑袋的潜意识层,对数学的“恐惧”可能会开始慢慢萌芽。
很多小学生在三年级时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上数学课,就会精神紧张。小小的问题背后,一端连接着孩子吃力的信号,一端连接着渴望探求的信号。一个不认真的回答,有时候很可能就关闭了孩子对一个领域敞开的兴趣大门。
讨厌数学的人,大多是因为错失了幼儿时的数学“敏感期”,导致数学成为一种认知压力。所以,我们应当从根本上去帮助孩子化解对数学的“恐惧”。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我们要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去回答。
那究竟该如何回答孩子“为什么要学数学”这个问题呢?这位学而思学员妈妈的做法是这样的:
她把孩子带到了超市里,让他给自己买一件礼物,通过付钱找零,让他知道加减乘除就是生活的日常,是社会里最基础的经济法则;
她带孩子看她的银行账户数字,告诉孩子,妈妈每一天的时间和辛劳,都有一个数字在认可付出。考卷上得到的分数也是如此,它说明着知识掌握的程度;
她带孩子去看乒乓球比赛,让他观察裁判的抽签发球环节,告诉他在公平的比赛赛场,什么叫做概率;
她陪孩子去爬山,让孩子感知数在自然界的概念,告诉他8848不止是4个数字,而是一座山峰有多雄伟;
她带孩子去公园里,让他去观察花,学会欣赏一朵花花瓣的秩序美感,告诉他大自然的创造力有多神奇。
这位妈妈说:
孩子,我希望你能学好数学,不是为了今天在考试中拿100分,不是为了能够赢得奥数比赛。生活很有趣,世界很大,你要知道,数学不止在纸上,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它在生活中、在自然中、在宇宙中。
我希望你学好数学,当在你长大后,你将——
-
能够有底子去了解这个社会经济的运行法则
从日常衣食住行购物结算到成年后的理财投资,从会计、金融、投资学到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行法则,都离不开数学在其中奠定的基石作用。从一个数的概念启蒙开始,数学为你带来的是未来生活更多的可能。
-
能拥有不一样的视角去欣赏这个世界的美
自然、设计、建筑、摄影、绘画、工程、天文……从一朵花花瓣的次序到一座大楼的建造,从蒙娜丽莎到帕特农神庙,0.618、斐波那契数列、几何透视法,这些数学知识,无不参与建构着我们的审美。当有一天你站在名作前,我希望你也能有更深层的眼光去领略美。
-
能够有一种思维去探究、去解决让你困惑的事
数学绝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也不能笼统概括为“数”的运算。数学是一种逻辑思维,数列的空间排布、分类的思想……确切来说,学习数学,是通过数学训练思考的过程,用图、字、数结合,从具象到抽象,是去建立非线性思维、去拥有抽象性思维的能力。
数学对思维的影响,《魔鬼数学》里有一个更好的答案:
数学与足球非常相似。如果你想踢好球,就必须接收大量枯燥、重复、看似毫无意义的训练。从未看到职业足球运动员在正式的赛场上举杠铃或者在交通锥之间穿梭前行这些日常训练内容,是不是?但是,我们肯定会看到他们在应用力量、速度、观察力和柔韧性。而要提高这些能力,他们必须常年接受枯燥乏味的训练。所以,当你有一天能够把知识都忘掉,剩下的才是能力。
的确,生活中不会需要你去开根号付账,但数学在生活中须臾不离。同时,它也在塑造着思维方式,正如读书一样,多年后我们早已忘记了人名与情节,但我们懂得欣赏文学作品,懂得思考并分享,这正是一个学科更深层次的价值体现。
当孩子仰起脸,再一次问
“我为什么学数学?”
你知道该如何回答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