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她的任性,让我重新思考名牌大学的意义

(2018-08-06 16:34:06)
标签:

小板牙

分类: 家校共育

2016年,福布斯发布了一份亚洲版“30位30岁以下领袖”的榜单。


在那么多推动亚洲变革的年轻人里面,90后台湾女孩——刘安婷,显得格外的亮眼。


她是大家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高考那年,当同龄人都在为高考拼命时,她早就获得了保送台湾大学的资格。


当所有人都以为她会入学台大时,她却放弃了台大,离开了台湾,远赴美国,考上了全世界最好的普林斯顿大学。


当她在美国经历了五年的磨练,在新泽西顺利获得年薪200万的管理顾问offer的时候,她却又毅然决然地放弃了高薪,放弃了美国的生活。


头也不回地钻进了台湾最贫穷的偏乡,创立了Teach For Taiwan,成了一名乡村老师。


刚开始的时候,我跟很多人一样,心中也有很多疑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她放弃世俗眼中的人生坦途,而选择这条充满挑战、布满荆棘的公益之路呢?


最近我读了她的《要足够丰盛,才能与这世界平等对望》,了解了她很多的故事后,我才开始慢慢理解。


其实,她是在进行自我的探索和认知,每一次看似疯狂和莽撞决定,都是她在勇敢地探索自己的志趣和能力。


勇敢追梦,不给生命设限。


大一暑假,她申请去加纳支教,在那当了为期两个月的老师。


那个地方很穷,教室非常简陋,全部都是泥土砌成的,没有电灯也没有门,黑板也不过是一块木板,上面涂了点黑漆。


只有一半的孩子有笔,他们上课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以前学生留下来的笔记本擦干净重新使用。


孩子们的衣服也都是从捐衣中心抢来的。


虽然来自环境的挑战重重,但很多孩子见到外国老师都很兴奋,唯独只Mary。


她从来没有给任何一个老师赏过脸,很多老师都劝诫刘安婷,小心Mary,很多老师都被她打过。


但执拗的刘安婷偏不信。


每天早上都坚持跟Mary说:“Hello Mary,Hello Mary。”最初的时候,Mary一点反应都没有,压根都不理她。


但她并没有放弃,到了第四个星期,Mary突然说:“我不好。”


第五个星期,Mary又忽然说:“我不好,我妈妈打我。”


第六个星期,她说:“我不好,我妈妈打我,我姐姐也打我。”


但之后,任她怎么追问,Mary都不再理她,她也再也没有听Mary说过话。


时间过得很快,没有多久,2个月的任期就到了,本以为与Mary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没想到,临走的时候,Mary追上她,蹲下来,用她的小手,一下一下把她脚上的泥土擦干净,然后头也不回的跑向教室。


那一刻,刘安婷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一句单纯的“你好吗?”竟然可以成为一个人改变的契机。


一份单纯的在乎,竟然可以超越语言的隔阂。


想,如果我能够为她留下来,那接下来的故事会不会不一样?


从加纳离开后,她开始游走在世界最富有的角落,但是,每次看到新闻报道中很多地方都在经历苦难,她的内心都非常纠结。


如果说加纳的经历,在她心中埋下了一颗幼苗,那么接下来的海地之行、在监狱教书的经历,更加坚定了她这一信念。


2010年,海地大地震夺取了很多人的生命,就算时隔了一年,很多人都还是没有从地震的创伤中走出来,全国还有上百万的人口还住在难民营里。


她被安排在难民营里做英文和法语老师,因为亲眼所见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她觉得在这些饱受苦难的小孩面前,自己真的很渺小。


与其说一些空洞的安慰话语,还不如闭上嘴巴,听他们说故事,默默地跟他们一同流泪,一同笑。


回到美国后,她海地的学生跟她说:“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讲你的故事。”


她问:“为什么?我除了听你们的故事,什么也没有做,况且在海地的义工成千上万,为什么要讲我的故事呢?”


他说:“只有你来,是听我们讲话。不是用从上往下的姿态告诉我们,我要给你们更好的人生。你的聆听告诉我们,我们生命就算没办法改变了,也都有他们既有的价值。”


这次的经历触动着她的内心,她的心中也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充实和幸福。


她发现,在这里,教什么并不是重点,孩子们最需要的不是钱也不是物,需要的是有人真正地去关注和倾听他们的内心。


大二的上学期,她又去参加了彼得·格林囚犯救助计划,去到别人都不想去的监狱当老师。


她的学生痛恨学习,也讨厌老师,他们只对两个问题感兴趣:你有没有男朋友?你为什么来?


刘安婷很耐心地跟他们解释,她是为他们而来,为了教他们更多的知识


但是,她的学生根本就不相信:“喂,姐们,别逗了,谁不知道你们这些义工嘴上讲得冠冕堂皇,其实都是为了自己而来啊,为了能够在外面炫耀,为了凑够义工时数。”


这也难怪,他们在监狱里的全职老师都看不起他们,觉得自己的悲惨工作都是拜这些社会败类所赐,已经给这些学生贴上了无可救药的标签。


而这些学生也认为自己已经被社会给遗弃,毫无学习动力。


他们怎么可能相信她是真的为他们而来呢?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没有办法走进他们的内心,虽然他们对她的态度柔和了很多,但他们依旧会问你为什么来?依旧没有学习动力,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


她感到很苦恼,不知道要怎么去改变这个现状,但监狱里另外一个班的孩子让她看到了事情的转机。


他们班的老师,花了很多时间去了解每一个学生,为帮助他们做出狱规划,会申请基金给他们每一个人配电脑。


那个班的学生每个人都充满活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精神面貌比她的学生好很多。


她不断地在想,为什么?明明是同一座监狱,明明是同一批犯人,一个老师的付出竟然可以带来如此不同,如此令人动容地改变呢?


后来,她明白了:“教育之道无他,爱与榜样而已。”


再后来,她的学生渐渐开始接受了她,会上课认真听讲,也不再问她为什么而来了。


但她仍旧会每天问自己:我为什么而来?


她说,如果在很辛苦的时候,我不知道我是为了谁而来,为什么来,我真的会走不下去。


虽然他们是最难教的学生,但也是我最好的老师。


曾经她觉得,她现在所拥有的生活,所收到的赞美,所获得的资源,都是她理所当然得到的。


因为她很努力去读书,很努力的去生活。


但是,当她看着她的学生,看着他们并不比她笨,也很想成功,但是他们的努力却换不来与她一样的位置时,她又在想:为什么?我又凭什么?可以站在这里!


忽然间,她发现,这些原本觉得很可恶的人,看起来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恶了。


因为他们一个个,可能是因为家庭的贫困而不得不早早地离开学校,踏入复杂的社会。他们一个个可能都是当时没有被老师叫回来的身影。


而她走到今天,只不过是很幸运而已。她想,我要拿着这份幸运干什么?


于是,后来,即使她已经拿到了百万年薪的Offer,也毅然决然地决定放弃,回到台湾创立Teach for Taiwan,开始把全部精力放在改变偏远地区孩子的教育问题上。


刚开始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问题,不知道究竟“谁来教”,她写了很多企划书,甚至“骚扰”信都石沉大海。


后来,她慢慢理清思路,决定先从深入调查台湾边远地区教育现状入手。


她发现,在台湾,每9个孩子里就有一个是弱势儿童。这些孩子,有家境贫穷的、有从小受虐待的、还有因父母是新住民受到歧视的....


更残酷的是,他们的出身基本决定了未来。


孩子们是有机会上学,但因为找不到老师、老师流动性大等问题,教育反倒成了“富者恒富、贫者恒贫”的帮凶。


她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幸运的是,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人汇聚起来,当初一直困扰她的“谁来教”的问题迎刃而解了。


她发现,当一个人的梦想大于一个人本身的时候,真的就会吸引很多人来支撑。

现在,TFT的团队已有6人,师资力量已经发展到上百人,他们在台湾各地开展教学活动,至今教过的学生据不完全统计已经超过了2800个……


他们成为了教育的开创者,真正地走入乡村,陪伴和教育边远地区的孩子,实现教育公平。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这些孩子需要的只是好的衣服、书包、电脑等等,但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并不是这些,而是有爱与榜样的老师。

充满爱的老师能看得到他们的价值,懂得倾听他们的故事,走进他们的内心,相信他们是特别的、有价值的。


他们会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帮助孩子了解和坚持那些正面的东西,鼓励他们克服这个世界可能会给他们的未来设置的各种阻碍。


他们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用世代去影响世代,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