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酸性体质更容易生病?酸碱体质的真相竟然是……

(2018-07-23 14:19:41)
标签:

丁香医生

分类: 人生.健康

夏天到了,又可以吃

http://d.ifengimg.com/w600/p0.ifengimg.com/pmop/2018/0718/41843BB71D016B088B8397791C3DAEF631EF2E0F_size39_w900_h500.jpeg

可有位网友却叫苦连天:「大夏天的,我妈连瓶碳酸饮料都不让喝。」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http://p0.ifengimg.com/pmop/2018/0718/E7FF40A9370690FD0AAA7F626987FFBE6801435F_size46_w457_h710.jpeg

虽然妈妈是出于好意,可却又被谣言给骗了,长期按着这张表吃,真怕全家都吃出营养不良。

http://d.ifengimg.com/w600/p0.ifengimg.com/pmop/2018/0718/F964127A03511B825BEEC2119D1849DF8A8F855B_size30_w900_h319.jpeg

「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

根本不存在

国内外的营养界、医学界都没有基于「酸性体质」或「碱性体质」的研究文章,各种权威的文献数据库也找不到相关的文章。

http://d.ifengimg.com/w600/p0.ifengimg.com/pmop/2018/0718/A7B02BFAE9AC48F5DAA5009924D4C2932B7E3B42_size20_w640_h321.jpeg

图片来源: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事实显而易见,因为「酸碱体质」根本就不存在。

可为什么偏偏在朋友圈讨论得这么激烈呢?

因为民间所说的「酸性体质」其实是在和「酸中毒」偷换概念,比如糖尿病人的酮症酸中毒等。

酸中毒是由于服用了某种药,或者是患了某种疾病才出现的,[1]而不是「酸性体质会导致疾病」,就好比因为困了所以睡觉,但如果说睡觉所以困了,就非常荒唐了,这是典型的因果倒置。

「碱性体质」更健康完全是无稽之谈。正常人的血液 PH 值在 7.3~7.4,本身就属于弱碱性,人体有强大的缓冲系统来确保血液中 PH 值稳定。[2]

更何况,人体本来就是个酸碱共存的状态,比如胃、皮肤、阴道是酸性环境,肠道是碱性环境,根本不存在单一的酸性或者碱性体质。

食物的酸碱性,可以忽略不计

食物在食品化学中确实有酸碱性质的划分, 分类的方法是按照食物燃烧后所得的「灰」的化学性质而定。[3]

「灰」中如果含有较多的磷、硫、氯元素,溶于水后就会呈酸性,属于酸性食物;如果「灰」中有较多的钾、钠、钙、镁,则呈碱性,属于碱性食物,[3] 和食物本身的味道没有直接关系。

比如大多数的蔬菜水果都是偏碱性的,而肉类谷类大多是偏酸性,但食品化学中的这种酸碱性的分类只用于区分食物的化学组成。

http://d.ifengimg.com/w600/p0.ifengimg.com/pmop/2018/0718/80BC9D4EE9D622E59F06E0C1F09A48426B3F536B_size103_w1080_h720.jpeg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食物在人体内经过复杂的消化吸收后,会形成酸性、碱性和中性的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和在体外燃烧后的食物灰分是完全不同的。[4] 

通俗来说,你吃进去的任何食物进入胃部后,在胃液的作用下,都会呈酸性,到了肠道又会变成碱性。

就拿最常见的碳酸饮料来说,碳酸饮料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呈现「酸性」。

但是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一部分会在易拉罐打开时逃逸出去,喝进去后,绝大部分也会随着「打嗝」排出体外,所以并不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被人体吸收从而影响酸碱平衡。

http://d.ifengimg.com/w600/p0.ifengimg.com/pmop/2018/0718/9F1EAD418F0F1C541BC6E82961F9DD5DC040B2EF_size88_w1080_h719.jpeg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一瓶 3~5 升的碳酸饮料,据估计,饮用时二氧化碳的摄入量在 0.5~1.5 升之间 ,[5] 由此推算,喝下一瓶 330 毫升的碳酸饮料,摄入的二氧化碳不会超过 0.5 升,真正进入血液的少之又少。

事实上,人体新陈代谢的一部分产物就是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或被排出体外,或与体内的水结合成碳酸,这就使得大量的二氧化碳再随着呼吸进出人体。

每个人每分钟就大约就有 0.3 升的二氧化碳从血液中进入肺泡然后呼出体外,一个人每天产生的二氧化碳约有 432 升。[6] 

http://d.ifengimg.com/w600/p0.ifengimg.com/pmop/2018/0718/39404BF0A1821C2F158511ADAFD99C4DE664A81A_size68_w900_h600.jpeg

图片来源:丁香医生设计团队

换句话说,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对血液酸度的影响都要比喝一瓶碳酸饮料大得多。

而且二氧化碳作为国家认可的食品添加剂,有严格的国家标准,合理使用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7] 真正影响身体酸碱度失衡的,还是疾病和药物。

与其关注「酸碱性」

不如注重「多样性」

选择健康食物并不能依据他们的「酸碱性」,而是看其本身的营养价值。

合理地搭配食物,保证食物的多样性和均衡膳食更加重要,别再照着食物酸碱表安排食谱了!

再强调一遍,食物的酸碱性和胃酸、肠道里的碱性环境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自然也不会影响人体血液的酸碱性。

也就是说,网上流传盛广的这张所谓的酸碱食物表……

http://d.ifengimg.com/w600/p0.ifengimg.com/pmop/2018/0718/28CD457E16BA89E409B4E60FEC68DCD42D2C05D8_size148_w1080_h948.jpeg

再说了,没有西瓜啤酒和冰汽水的夏天,怎能是一个完整的夏天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