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给父母打分,其作用不可小觑
(2018-07-17 15:06:42)
标签:
王营 |
分类: 家长学校 |
让孩子给父母打分,制作出特殊的“家长期末成绩单”发放给家长。这两天,杭州观成中学给全校学生家长都寄出了这份“家长期末成绩单”,内容涉及家庭氛围、教育方式、生活习惯等,此举引发了广泛讨论。(7月12日澎湃新闻)
据报道,这张“父母成绩单”考察科目共有10项,包括父母家庭氛围是否和睦、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如何、生活习惯培养等,成绩评定分为3级,“A+”表示优秀;“A”为合格;“B”为待评。除此之外,在打分栏下,还设立了一行“留言区”,让孩子们写上最想对父母说的三句话。
勿庸置疑,这一举措有利于改进亲子关系。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有些父母固守传统的家教方式,不善于学习,有时候许多家长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孩子做出不切实际的评价,结果导致亲子关系紧张。这所学校反其道而行之,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感受给父母打分。当家长看到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时,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从而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比如,在这次家长成绩单中,有一个孩子给父母的打分很低,原因是他觉得妈妈不懂他,认为自已和妈妈之间存在“鸿沟”。日常生活中,这位妈妈非常袒护孩子,每次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总是不停地给孩子找各种各样的理由,经常会把犯错原因归结到别的孩子身上。尽管如此,孩子并没有念她的好,仍然给她打了较低的分数。这个孩子就是希望妈妈看到自己对她的评价后,能够消除彼此之间的“鸿沟”,理解孩子的言行,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同时,这一举措也有利于改善家校关系。很多时候,家长与学校、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往往是由于沟通不畅引起的。家长不理解学校和教师的制定的教育目标和采取的教育方式,学校和教师也不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家长的性格特点,从而导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张皮”,教育目标相左,教育方式南辕北辙,一旦出现矛盾和纠纷,往往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有了这份学生对家长的评价成绩单,班主任就能对每位学生的家庭氛围、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在及家庭生活习惯有一个初步了解,并对每名学生的性格成因有一个初步的判断。这样以来,班主任在对孩子实施教育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在与家长打交道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事实上,这份成绩单也确实发挥了这样的作用。许多家长收到成绩单后,主动与班主任沟通,希望借此改进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家长的主动性发挥出来了,家校关系就能逐渐变得融洽起来。况且,每份成绩单后面还有一栏“家长体会”由家长填写,班主任可以根据家长所写的体会,与家长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另外,这一举措还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从学生给家长打分的情况看,家长成绩的高低与孩子的成绩呈正相关,亲子关系越融洽,孩子就越自信,成绩也就越好;反之,孩子的成绩则不会好。这说明,融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家庭氛围、健康的家庭生活习惯是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根本保证。因此,这份成绩单不仅有利于部分优秀家长总结自己的家庭教育经验,而且对一些有问题的家长而言,也起到了一个很好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