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这句话让我们知道,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能将一个人送入天堂,也可将一个人拖入地狱。
不良的习惯驱使孩子偏离正道,而好的习惯可以推动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向前。只有从小培养的好习惯,才能使孩子终身受益。
教育孩子,先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开始。
今天,和大家说一说有哪些好习惯值得爸爸妈妈们“逼”孩子们去养成。
1、控制情绪
小故事:沙粒进入蚌体内,蚌觉得不舒服,但又无法把沙粒排出。好在蚌不怨天尤人,而是逐步用体内营养把沙包围起来,后来这沙粒就变成了美丽的珍珠。而控制情绪,就像这颗砂砾。
孩子虽然小,但也不应该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发脾气就发脾气。其实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生的事。
人人都懂大道理,却难以控制小情绪。不成功,不是因为懂得少,想不到。往往是因为缺乏控制力。长远看来,爸爸妈妈应该让孩子学会控制自我,不被一些小事干扰。
2、敢于尝试,敢于怀疑
小故事:在烈日下,一群饥渴的鳄鱼陷身于水源快要断绝的池塘中。面对这种情形,只有一只小鳄鱼起身离开了池塘,它尝试着去寻找新的生存的绿洲。
塘中之水愈来愈少,最强壮的鳄鱼开始不断地吞噬身边的同类,苟且幸存的鳄鱼看来是难逃被吞食的命运,然而却不见有鳄鱼离开。池塘似乎完全干涸了,惟一的大鳄鱼也耐不住饥渴而死去了。
然而,那只勇敢的小鳄鱼呢,它经过多天的跋涉,幸运的它竟然没死在半途中,而是在干旱的大地上,找到了一处水草丰美的绿洲。
世上没有十拿九稳的成功之路,各种因素往往变幻莫测,难以捉摸。所以,要想成功就非得有敢于尝试的勇气不可。
在不确定的环境里,冒险精神是最罕见的资源。爸爸妈妈们应该鼓励孩子尝试,也鼓励孩子怀疑,是培养孩子勇敢自信、敢于担当、独立思考的精神。
3、事不过三,有错必改
小故事: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廉颇因为能知错就改,成就了一个国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孩子犯错不要紧,但是重复犯错不能原谅。同样的错误不再犯第二次,这就是成人也很难做到,所以我们要求孩子有错必改的关键是培养孩子自省的习惯,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
4、学会阅读心有书香
小故事: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终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也应该喜欢阅读,经常陪孩子读书。大量阅读的好处是:积累词汇、增强语感、提升写作能力、扩大知识面、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5、规律起居,学会生活
小故事:睡眠是最有效休息方法。与所有的动物一样,人必须保证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人的一生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睡眠上,可见睡眠对我们多么重要。
良好的睡眠质量是人体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重要保证,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规律生活下长大的孩子,做任何事都会自发地制定计划,而且比较有耐力。帮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比如每天几点起床,几点吃早饭,几点做作业,几点阅读,几点睡觉。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良好的时间观念养成的。
6、学会倾听,乐于助人
小故事: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雷锋同志乐于助人,也会热心倾听他人的想法,他是中国的一面旗帜。父母首先要做到有耐心听孩子说话。倾听孩子说话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父母倾听了孩子说话,也要告诉孩子耐心倾听别人说话,理解别人。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让帮助别人,倾听别人。乐于助人的孩子,长大后在人际交往方面,会有超高的人气,会拥有更多人脉。
7、学会选择,懂得取舍
小故事:唐骏放弃创业做职业经理人。“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做了一辈子数学题,他在数学中找到了无与伦比的乐趣而放弃了其它一切冗杂的事物。国学大师鲁迅先生当初弃理从医,又弃医从文,他为中华民族的尊严和昌盛而做出放弃。
这些名人事迹都告诉我们,学会选择,懂得取舍,在某些时候,你选择了放弃,就意味着你选择了一种新的人生。不会放弃的人,永远无法获得。
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选择能力,舍得意识,培养他的思考习惯,这会让他在以后人生中面临重大选择时,有自己明确的目标。越早有自己目标的人,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8、独立自我,自主自强
小故事:一天,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蜗牛妈妈听到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感到很是惊奇。她觉得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开始思考问题了,觉得有必要让它懂得一些道理,便微笑着说:“孩子,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很多时候有的事只能靠我们自己去做,越早学会独立越有利于孩子的未来。人的一生,很多习惯都是从幼儿时期养成的。
人总要自己照顾自己。生活,总要自己经历,才是人生。这样,当有一天父母应该放手,不会过于担心,孩子也不会充满恐惧。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们独立去做一些有难度的事,相信孩子们的未来会更加灿烂。
9、拒绝拖延,学会及早
小故事:狮子和羚羊的家教 每天,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就开始奔跑了。 狮子妈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你就会活活地饿死。”
在另外一个场地上,羚羊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那你就肯定会被他们吃掉。”
如果狮子不从小就学会生存,最后只能被淘汰。许多成年人有"拖延症",事情要到最后关头才匆匆忙忙去做,那是缺少了"及早"的习惯。
培养孩子"凡事及早不及晚",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应对可能的突发事件,从而养成从容的心态。比如,一定要让孩子完成功课之后再去玩耍。
10、参与家务,培养责任
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两岁就认识1000多个汉字,4岁掌握初中文化, 8岁上县属重点中学,13岁以高分考上重点大学,17岁考上中国科学院的硕博连读。19岁时,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退学。
短短几年,他经历了从“神童”到“泯然众人矣”的人生历程,演绎了一幕现代版的《伤仲永》。
对于魏永康的新闻,让人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段描述:除了学习,曾学梅(母亲)不让魏永康插手家里任何事情,每天早晨连牙膏都要挤好。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甚至为了让儿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直到读高中曾学梅还亲自给他喂饭。“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曾学梅说。
做家务可以帮助孩子练习动作技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做家务看起来似乎只是简单的重复性动作,但让孩子先从和自己相关的事情做起,再扩展到其他家人,从小学着为家中尽一份心力,便可培养出责任感。还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所以当家里有些小家务活时,爸爸妈妈们可以交给孩子,让他们尝试一下。
好习惯有很多,最主要还是爸爸妈妈们能够耐心教导孩子们学习,养成每一个好习惯。最后,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变得越来越优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