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下乡支教政策为啥走了样

(2018-04-03 15:01:25)
标签:

时评

分类: 阚侃教育

下乡支教政策为啥走了样

http://pgy.voice.edu.cn//images/pgy/photo/2015/07/28/1438069127_511017.png阚兆成(特约评论员)2018-04-03 11:39

近日,在一年一度的教育综合督导中了解到,下乡支教政策从开始的期盼演变成了现在的抱怨甚至反感。有校长说,看似很好的一项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而是慢慢变了形走了样。校长们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一是多数教师支教属于不得已而为之。有的支教老师直言不讳地说“不是为了职称,谁愿意到农村支教,都是上面逼着这么做的”。据了解,真正愿意下到乡镇支教的教师为数不多,多数支教教师是迫不得已,因为支教的文件中明确规定不支教,晋职、晋级、评优资格取消。教师下乡支教实为不二的选择,所以,支教教师工作被动性很大,充其量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为自己将来进一步发展增加一些砝码而已。

二是骨干教师“两头忙”现象突出。部分支教教师是学校管理或教学的骨干,面临晋职、晋级,必须尽早完成下乡支教任务在工作上,他们大多承担着学校的管理、科研、教学等任务,一旦支教走人,学校一时有适合的人选替代,许多事情仍由支教教师完成,于是支教教师不得不奔波在两校之间在生活上,上有老、下有小,城里、农村两头忙,工作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三是“自由兵”式的支教教师抹黑了支教政策。在支教教师中,有的经常说家里有事,愿来就来,愿走就走,成了自由兵;有的把一周的课集中调整到一两天内,其他时间就不来了;还有的除了上课,什么活动也不参加,我行我素。被支教学校也不愿多管,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类支教教师在被支教单位造成了非常坏的影响,本来是让他们带去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和管理经验,结果让大家看到的是应付公事、不求上进、自由散漫、我行我素,为此,大家慨叹,好好的支教”让部分“自由兵”给念了。

下乡支教的宗旨是城区帮扶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这项政策的顶层设计应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由于在管理、评价等方面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支教尽管形式上到了位,但在执行过程中变了形走了样,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这项政策还需要在实践中边探索边完善,进一步规范支教行为,加大对支教过程的监管和评价,切实保障支教质量,切实让好政策发挥出好的效益来。

(作者阚兆成,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