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孩子习惯的养成需要知、情、意、行的结合
(2018-03-09 08:27:31)
标签:
孙云晓 |
分类: 家长学校 |
习惯虽然是行为层面的,但在对习惯养成效果进行评估时,却要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来进行考察。这是因为一个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基本模式,主要由知情意行几个方面构成。从整体性这个原则来思考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首先要考虑的是人的心理过程的知、情、意、行的整体性,知可以看作为一种认识,情是情感,意是意志,行是行为。
知情意行反映在道德的构成成分上分别是:
(1)道德认识(也可称为道德观念)。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的概念、命题、规则等;
(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在体验。它伴随着道德观念并渗透到道德行为中;
(3)道德意志。道德意志实际上是道德认识的能动作用,是人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是支配行为的力量。道德意志如果离开了道德行为,就无从表现;
(4)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看一个学生的品德,主要不是看他认识到什么,而是看他是否言行一致。习惯是指道德行为这一部分,但从整体性原则来看,良好行为习惯的建立是依赖于儿童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成分的。
所以,在评估习惯养成效果时,也要重点从这四个方面入手。由于儿童年龄特点决定,很多道德理念他们不能理解,因此四个方面中“行”是主要的评估依据,但另外三个方面也不可忽视。在后面的每一课中,我们都会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提供评估标准,供读者们参考。
1知:
了解生命的独特价值,懂得每个生命都是与众不同的;
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性,珍惜生命;
知道人与动物具有本质区别,人要学会规划人生;
了解科学的生活方式;
知道经常使用的一些急救电话等。
2情:
具有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品质;
乐观豁达地圣物地身边的人和事;
能够对生命、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欣喜对待自己成长中的每一点变化;
3意:
对生命充满了敬畏和渴望;
能够意志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挫折或不幸;
用健康正确的心态对待成长中的荣誉和成绩;
挫折来临时能够鼓足勇气坦然面对;
依靠自己的力量或他人的帮助战胜困难;
4行:
呵护一切有生命的物体;
学会一些与爱护生命有关的技能;
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学会科学锻炼的技巧、急救措施、自我心理疏导手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