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有效方式

标签:
大连心理咨询师杨光 |
分类: 家长学校 |
![[转载]浅谈家庭教育有效方式 [转载]浅谈家庭教育有效方式](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编者按:文章分析了我们今天家庭教育的 不足:责任不明确,教育方式不恰当,忽视个
性和成就感的教育。文章观点明确,分析论述层次条理清晰,建议有参考价值。
有效教育是指教育的有效性,这是所有家 长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可事实并非所期待的那
么美好,甚至往往陷入了背道而驰的尴尬局面,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教育责任不明确
虽说如今是经济社会,有钱就可以过上富 足的日子,就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但是,有钱并不能买到一切,也无法弥补成长中的缺憾!很多父母忙于赚钱,没有时间,也 没有心思去顾及孩子的教育,总以为只要挣足
了钱,就能够给予孩子一个璀璨的未来。于是,把孩子全托给老师,或者是某个教育机 构,似乎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单纯地认为
只要孩子成绩好就行了。现在是应试教育,但一个孩子的成长并不仅仅用单一的分数就可以 衡量的,比如:良好的习惯和良好品格的养
成,对于孩子今后人生的发展,将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而这些只有在一对一,或者二对 一的家庭教育中,通过父母和孩子之间亲情所
特有的一种方式加以传递,才能起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老师,花时间抓好一个班级几十个学 生的成绩,就已经让他(她)们累得够呛,还
哪有精力去培养每个孩子的良好品行和良好习惯呢?这相对于“差生”来说,将意味着无法跨越 的悲哀。而很多父母都寄希望于老师能把自己
的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才,却往往忽略了父母作为孩子的终身老师所承担的教育责任和言传 身教中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教育方式不正确
很多父母喜欢盯着孩子的缺点喋喋不休, 有些老是习惯了拿自己孩子的短处跟其他孩子
的长处进行比较,一比较,孩子的弱势出来了,同时孩子的自信心也比没了。也有些家 长,习惯了在众人面前数落自己的孩子,不知
道是为了显示自己作为家长那“理直气壮”的气势,还是为了显摆自己有教训孩子的那种“能 力”,而且总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样子,生
怕别人听不见。更有些脾气暴躁的家长,见到孩子不争气,从不会去查找自己的过失,更不 会冷静地去思考,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
径,而是先打一顿再说,奉从“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不知道这样的教育,究竟是想 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大写的“人”?还是要成就一个
具备十足奴性的服从者?育人先育己,不懂得尊重,理解和换位思考,而一味地只懂得站在 自己的立场去处理问题,注定了有效教育只能
成为一种奢望。
三,缺失对个性的认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心愿, 可事实上也并非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期望中
的“龙”或者“凤”,既然如此,何必要让孩子在不现实中,苦苦追求,苦苦挣扎呢?累,似乎成 了大部分孩子的共同心声,而更大的压力却是
来自老师和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失去了快乐的孩子,是否能够在学习中保持着一份激情,一 份从容呢?学习成绩的确很重要,但是没有学
习兴趣,只是在高压下逆来顺受的孩子,是否能如大人所愿呢?有时候,不是孩子不够优 秀,而是作为父母缺少一颗善解人意的心,硬
是在不征求孩子意愿的前提下,一厢情愿的帮孩子苦心经营一个吃力不讨好的未来。“孩子很 苦,父母很累”似乎成了时代的主旋律。每个孩
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不根据孩子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合理的量体裁衣呢?如果不 懂得扬长避短,却要跟从大众化的教育模式,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孩子的闪光点,怎能让孩子轻而易举的出类拔萃呢?又怎能真正实现教育 的有效性呢?
四,缺失成就感教育
不同的孩子,由于智力和接受能力的不 同,在成长中的表现也是参差不齐的。成就
感,不是拿优秀的孩子当参照物,而是让孩子自己跟自己比,比如,上次数学题错了3题,这 次错了2题;孩子前几天还不会自己穿衣服,今
天却能自己穿好;以前从来不帮妈妈做事,这次却主动提出帮妈妈洗碗;曾经撒过谎,但现 在变诚实了,诸如此类的进步,在大人发自肺
腑的表扬声中,孩子便会感到由衷的成就感。然而,很多时候,孩子原本触手可及的成就 感,却被父母残忍的剥夺了!剥夺了体验的机
会;剥夺了想要进步的权利;更剥夺了表现自身价值存在的意义。父母总以为,自己的想法 和处理方式都是正确的。于是,在无师自通的
方式中继续着所谓的“正确”的教育模式。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而父母却只知道一味 的抱怨和指责,从不懂得好好审视自己的教育
方式有没有出了差错,长此以往,无效教育根深蒂固,枝繁叶茂,那么何处找寻有效教育的 踪影呢?
唯有父母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 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才能在完善自身素质的
前提下把“有效教育”真正做好。
后一篇:不同年龄段的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