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六看”
(2017-12-04 07:42:53)
标签:
刘国辉 |
分类: 视点.争鸣 |
(1)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进一分子的责任,而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机器。(蔡元培)
(2)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创造能力的人。(陶行知)
(3)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装油。”(黄金愈)
2.怎样看教材
(1)教材不是圣经,“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
(2)教材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本。大凡有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一切物质的精神的教材与素材,都可以作为教材。
(3)教材离学生生活越近,发挥的作用越好。
(4)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
(5)教材是教师的的“教本”,更是学生的“学本”。
特级教师李镇西说:“……问题是,在进行技巧训练的同时,不要忘了创新教育中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开启学生思想的闸门,让他们的心灵获得自由。比如在阅读教学中,与其煞费苦心地‘引导’学生找这个‘关键词’寻那个‘关键句’,不如让学生各抒己见;宁肯让阅读课成为学生精神交流的论坛,也不要让它成为教师传授阅读新的讲座。又如作文教学,与其仅仅‘训练’学生如何在‘怎么写’上下功夫,不如放开让学生在‘写什么’上多动脑筋。总之,衡量一堂语文课成功的标志,不在于学生与教师有多少‘一致’,而是看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有多少‘不一致’。”
3.怎样看教学
(1)作为一名教师,只教学生读书,而不教学生思维,书是无法教好的,作为一名学生,只会读书,不会思维,书也就无法读好。
(2)教学是学生构建知识,而不是教师传递知识。
(3)课程是生活,是经验。
(4)教学是一种交往,一种沟通,一种对话。
(5)教学是师生学习共同体,是师生共度生命历程、共创人生体验的过程。
(6)开放性教学才能培养开放性人才。
特级教师刘娟说:“作为语文教师,对自己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应该常做这样的反思:我的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我的教学是否能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我有没有把自己得权威放下来,区引领孩子们学习语文,努力达到‘类’的深化和品位的升华,以此来体现我们对教育的崇高的爱?其实,这才是符合教育思想要求的教学行为。”
4.怎样看学生
(1)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
(2)欲做成功的教师,必先做成功的学习者。
(3)放开手,学生可能会走得更好。
(4)不管什么人,命运之神都赋予了他一种他人所没有的优秀才能,这种才能有人靠学习来发挥,有人靠聪明来发挥,有人靠英勇来发挥,有人靠温柔来发挥,毫无才成的人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
(5)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
(6)愈是最可爱的孩子,愈是需要爱的孩子。
(7)在我们研究的全世界每一个成功的教育体制中,自尊的重要性,要超出课程内容的重要性。
(8)新课程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表现,欣赏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问题,接纳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意见,满足学生的需要。
特级教师钱梦龙说:“今天,我对我的每一个学生也要影响一辈子。一走进教室,面对45个学生,我感到他们都能够成才。”
5.怎样看师生关系
(1)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只是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苏霍姆林斯基)
(5)只有差师眼中有差生。
(6)教师应常想:我和每个学生相处得很好吗,他们很信任我吗?
(7)儿童对老师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会用爱报答教师的爱。
特级教师唐江澎说:“教师的角色,就是方向的引导者,探究的合作者,情感的激发者,方法的指导者。打个比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与作用,应不是《焦点访谈》式的独白,用一个个材料证明主持人一个个观点,让你接受;而是《实话实说》式的对话,话题选定以确立目标,问题引动以产生体悟,对话交流以呈现思想,点拨归理而渗透观点!”
6.怎样看自己
(1)据说雅典达尔菲波罗神庙门廊的石碑上,有如下铭文:人啊,认识你自己。
(2)在教学观念方法上,否定自己是痛苦的。但是有时只有有勇气否定自己才可能超越自己,发现自己,创造一个崭新的自己。
(3)别人的指导是必要的,但真正的名师不是靠别人培养出来的。习惯别人的指导,依赖别人的指导,恰恰迷失了自己。
(4)每一个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好像埋在地下的金矿,只要你用辛勤的劳动去挖掘,它就一定会献出无尽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