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正得正”、“负负得正”、“正负得负”的本质?

标签:
全集然文明 |
分类: 学习方法 |
“正正得正”、“负负得正”、“正负得负”是怎么回事呢?什么时候才会真实的存在呢?
●当我们将“正”看为“相同方向”的状态(静止或运动),“负”为“相对反方向”运动,“数字”看作具体的“单位物体”和“单位力量”就会比较清楚了。
●这时候,“正正得正”,如:2x3=6就是2个同向力翻了3倍,变成了6个相同方向的力,或者3个相同方向的力,翻了2倍,这个会相对好理解点。
●“负负得正”,就没那么简单了,如:-2x-3=6就是2个东西,都碰到“不同方向”的3个运动物体,而如果单单是这样的话,就会变成:(-1x-3)+(-1x-3),然而这样的话,虽然“物体”是变成了6个,但是因为“力量”却变成了只相互抵消了2份!而后变成了4份往“单一方向”的力了。那不是不对了吗?所以一定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是什么呢?这就是“换算”的问题了,换句话说:前面的2个物体,每个所拥有的“力量”是等于相对应的3个物体的“力量”,但“方向相反”。也只有这种情况下它们才会成为6个物体,并且力量相互抵消,变成“静止”,而“静止”也是就是“相同方向”了。于是-2x-3=6才会成立!
●“正负得负”其实我说了,您就比较好理解了。如:-2x3=-6,这就两个“有方向”的力,翻了3倍,变成了6个“有方向”的力。而“有方向”与“无方向”是性质是“相反”的所有可以用“-、+”来表示。
◆使用逻辑:世界万物都只是不同的“储空”(存储空间)而已,而“储空”间又有“储接”(储空连接);人类“语言”又是“客观世界”的“储替”(储空替代,是“储接”的一种特殊方式),于是在“数格(学)”中的各种“数量”、“符号”一定是与“客观世界”事物和“规律”相关联,最后我们发现了“正负”的本质关系。
●出自“全集然文明X档案”【记录多年以来,用全集然文明逻辑,得到的发现和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