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再自欺欺人了!考试从来没有“粗心”这回事

(2017-10-27 06:38:55)
标签:

湖底浮萍

分类: 学习方法

别再自欺欺人了!考试从来没有“粗心”这回事!—

每次考完试,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 哎呀,我这题算错了,真的是太粗心了 ”、“ 我不是不会做,就是粗心 ”等等。

这样的对话你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在初三的第一次月考后,你有没有发出这样的感叹?

考试时,我们也经常会有所谓“看错题”、“审错题”、”算错题“的情况,不少人将之称为粗心大意,事实上呢?

不排除部分同学有真正的粗心大意,但如果这种“粗心大意”屡犯不爽的话,那真正的原因其实是自己本身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具体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熟练度

所谓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成年人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其实对成年人来说都很简单。但是当成年人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题,并不一定全对。

如果是平时工作和计算有关系的人,很可能做得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对于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这就是为什么同样刷题有人成绩大幅提高,有人却成效了了的原因。

所以“粗心”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对知识的熟练度还不够,需要在正确的方法下,勤加练习。

 

二、基本概念

还有一些题目,你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做错了。归根到底,很可能是你只看过题目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并侥幸做对,但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知识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可以有哪些变化?却并未深究。

所以在考试订正时,这类题目,不妨再变形或者深究一下,这时你会发现自己又疑惑或者糊涂了。所以,学过,并不等于是学会,更不等于融会贯通。

如果做到能为别人讲解题目,才表示你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

三、准确度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时,每个词是一次输入正确,还是不断删除修改?这个就是准确率。

如果平时做题力求“一遍做对”,“每遍都提升”,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这需要投入和沉稳,还需要刻意自我要求,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本能。

但凡觉得“没关系,以后还有机会”的事情,常常是多次也无法做到比较好的水准。

除此之外,准确率还和“做题量”以及“题目类型”有关。如果平时错误率越高,考试时失分率越大。因为考试时题目的类型更加宽泛和变化多端,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确保正确率。

 

所以,放弃“粗心”这样的说法吧!放弃“粗心”之后我们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获得真正提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