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自媒体时代 学校的一把手们都怎么玩微信
(2017-09-15 15:00:08)
标签:
学校一把手微信丰伟宏 |
分类: 视点.争鸣 |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长 李有毅
和大多数校长一样的是,李校长的朋友圈里除了亲朋好友之外,最重要的几个群就是自己学校的教师群、教育界的专家群和自己的同学群。和大多数人不一样的是她“惜言如金”,更多的是倾听、是关注。
关注教育同行的新鲜实践和教育大家的前沿理论,是学校和她能够紧跟教育发展步伐的一个重要宝贝。李有毅校长介绍,不久前她通过朋友圈向学校的教师和管理团队推荐了一篇十二中老校长陶西平的关于新教育的《教育之美:求真求善求美》文章。她觉得文章让她受益颇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对于她所执掌的十二中教育集团,除了了解中学教育信息之外,还必须全学段掌握教育动态。向下能掌握小学教改动态,往上能准确清楚高校人才培养创新。朋友圈里的这些好友们推送,就成为了一个非常便利的获得渠道。
史家小学分校校长 高满洪
高校长是个“不轻言”的人,很少主动在朋友圈中发什么,因为她觉得:“微信代表着人的个性、工作状态、精神状态以及内心是否沉静。人安静下来,思想才能安静,也只有在‘空灵’的状态下,才能有工作的创意。”因此,作为校长,她要求自己做个安静的人。同样,转发文章时她也保持着谨慎的态度:要么是学校十分重要的工作;要么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都能产生积极影响,心灵得到净化;要么就是诸如教育改革这样已经定音的“主调子”。换句话说,如果哪位微信好友的文章被高校长转发,应该算是一种极大的认同!但是,“不轻言”并不妨碍她关注朋友圈,更不吝送上自己的点赞和评论。事实上,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圈”中好友总能得到她暖心的祝福。
崇文小学校长 白淑兰
性格开朗的白校长算得上朋友圈中比较活跃的用户,更新频率不低。但是因为“微信好友”中有学校老师,也有学生和家长,所以在发什么内容这个问题上,她非常慎重。总体来说,新鲜的教育观念、学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老师和孩子们的生活占了绝大多数。当然,作为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兼备的专家型校长,很多指导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妙招儿也是通过这个途径与家长们分享的。
偶尔,她也会秀秀自己的摄影作品,蓝天、白云、碧水、野花……身边的美景令人赏心悦目,成为她和微信好友紧张工作、生活中的一抹亮色。但是,在她的“个人相册”中,最多的还是崇文小学孩子们生机勃勃的身影和一张张灵动的笑脸,就如她个人头像下那四个字“感受成长”——孩子们的笑脸才是她心中最美的画面。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分校校长 贾长林
贾校长的朋友圈比较特别,因为他极少在里面发学校之外的信息。朋友圈里的主角都是他的学生和他的老师。贾校长认为,校长个人的朋友圈是宣传学校工作的另一个主阵地。充分发挥这个宣传阵地的作用,拉近校长和学生、家长、教师、社会的关系,凝聚教育的合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无论是学生运动会,还是学生社会实践……这点点滴滴校园里发生的一切,都能及时呈现在他的朋友圈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教师节,学校购买鲜花开展学生向老师献花活动。那个温馨而简短的瞬间,通过贾校长朋友圈的推送,迅速地掀起了一个点赞小高潮。“活动虽小,但意义重大。”贾校长认为。“手指轻轻一点,传递出的却是满满教育正能量。”
杨镇中心小学校长 朱秋庭
根据杨镇中心小学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自己的成长需要,在朱秋庭校长的朋友圈里,她希望了解最多的还是教育界前沿的信息和研究成果。例如在课程方面,更关心的是学科课题实践和多学科整合的信息;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涉及青年教师成长和班主任建设的文章,都是时下她极为关注的。
在她的朋友圈里,交流最多的还是学校教师群体和学生家长群体。通过朋友圈,实时动态地了解教师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地帮助她们解决这些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和学生家长建立起紧密的联系,第一时间倾听到家长的心声和意见,在最快的时间里去完善和提升,让家长的期望成为学校发展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