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靠谱的家教类图书如何正确引领家长

(2017-09-01 08:04:50)
标签:

阚兆成

分类: 阚侃教育

不靠谱的家教类图书如何正确引领家长

阚兆成

 

近年来,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作为精神食粮的家教类图书存在着许多“不靠谱”的乱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给老师提供的教科书不靠谱的话,家长可能学的越多受的毒害越深,其教育效果不能让人担忧

家教类图书“不靠谱”现象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家教图书书名跟风搭车现象严重,跟风的书多为劣质品。譬如,《我的事业是父亲》被热捧,不多久,《我的事业是母亲》便粉墨登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后,马上就会见到《好爸爸胜过好老师》;有了《父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母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一定就在路上。前一本书或许是作者的倾心之作,那么,后一本基本上是胡乱拼凑,跟风搭车

二是有些违反常识的书名也登上了大雅之堂出版部门审核把关不严。譬如,《一个好父亲胜过100个校长》、《一个好爸爸等于200个好老师》。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职责分工是不同的,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是教孩子习惯和做人,学校教育的责任主要是教孩子学习和做事,两者是一种互补关系,谁也胜不过谁。再说,作者既没有做过相关实验又没有进行过相关的精确统计,纯粹是信口开河,胡编乱造,恶意炒作这种愚弄家长误导社会的做法最终会贻害孩子。

三是“状元笔记大行其道,纯粹是商业炒作,是一种伪家庭教育。状元笔记”几乎成了每年高考后的营销亮点家教图书的封面将“状元”“清华”“北大”等字眼印刷得特别醒目。大家只要弄清楚两点就明白此类书籍的价值大小,一是99.9%家庭的培养目标并不是清华、北大和状元二是天才走过的路是无法复制的,绝大多数家长并没有指导孩子移植“状元”学习方法的能力,因此,类图书的受众是十分有限的。

四是家庭教育理念泛化与滥用,鸡汤、绝招秘笈太多,搞的家长无所适从。近年来,一些模棱两可、口号多了起来,譬如:成长比成功重要,成人比成绩重要,经历比名次重要,鼓励比指责重要……这些口号,有的概念风马牛相及有的关系混乱,有的标准模糊,其实,都是在玩文字游戏。再譬如: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什么?有的说是陪伴,有的说是快乐,有的说是幸福,有的说是习惯,有的说是本领……既然是最好的礼物就应当有其共性,正像尹建莉所说,无论你置身都市还是乡村,是贫穷还是富有,是高官还是平民,你都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给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为孩子做出良好的表率,这是每位父母都有能力送给孩子的最宝贵的财富,是生命中最美的馈赠。

 造成家教类图书“不靠谱”现象的主要原因:

一是缺乏标准和规范。由于我国家庭教育起步较晚,目前缺乏规范管理,缺乏专业标准,缺乏权威部门审核认定一些人看准了商机,迎合社会热点,擅自发挥,把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包装成温馨的“鸡汤”,让许多家长中枪

二是缺乏社会责任感。家教类图书作者是需要懂教育的,然而,很多作者并未达到这样的高度近年来,有不少家教类图书缺乏教育理论的支撑,一味追求通俗、追求夺人眼球、追求立竿见影,而不注重内在价值,缺乏真正的营养成分,甚至领偏了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

三是缺乏对未来的尊重。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给孩子的精神食粮应当是最好的,而不是“想当然”“大忽悠”“不靠谱”“假冒伪劣”。有些书的作者署名既不是真名又不是笔名,而是假名有的作者既没结婚又没养过孩子,有的作者把孩子培养的一塌糊涂,还在高谈阔论家庭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父母对家庭教育的正确认知和理解,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是极具危害的。

四是缺乏科学精神。家庭教育是一门系统科学,并非家长眼中简单的“办法”、“方式”、“模式”,目前家庭教育没有严格科学依据的情况下,我们还无法判定究竟哪一套方法更高明更有效每个家庭、每位家长、每个孩子千差万别,再好的教育方法也难家家适用。 家庭教育没有神话,也没有秒变的奇迹,因此,在当今教育新理论、新经验、新口号多如牛毛的形势下,既需要不盲从、不盲信,更需要智慧、定力和判断力。家长对于学到的家教知识,要认真分析,联系实际,对症下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