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从零开始到现在超过8亿用户,用了仅仅几年的时间。与QQ相比,她更单纯、快捷,有一种小家碧玉般的清新格调,因为最早就是基于智能手机的平台而设计的,所以势头之猛,令人咋舌。
不过,近一段时期,包括我本人在内,对微信的发烧程度有所减弱。细细想来,原因固然很多,但朋友圈里悄然发生的变化是促使这种转变的主因。
想想以前,微信其实是作为一种更舒服的通讯、情感交流方式而出现的。不论是最开始的语音留言、通话,还是后来的朋友圈发文章互相点赞,评论,彼此之间都非常自然,既没有利益的考量,也没有多大的压力。即使后来微信群越来越多,充其量也还只是朋友之间的调侃,逗乐,发红包也基本上属于开玩笑性质。
然而,后来这种情况就慢慢变了。随着微信功能越来越多,用户数以亿计的时候(包括很多老年人都玩起了智能手机),微信的面目变得模糊起来。
一是有人通过微信开店了。每天打开微信,不断有广告扑面而来,有些到了非常霸道地刷屏的程度。就好像你已经吃饱了,可是有人还是硬性地给你摊派食物,最终弄得很不愉快。有一种没有开店,但是不断推销自己的业务,比如保险,律师,辅导班等等,在自己的微信上发布,在各种微信群里发布。本来是一潭清水,被搅浑了。
二是晒幸福的越来越多。吃饭晒菜品,旅游晒景点,夫妻晒恩爱,母亲晒孩子……有人把自己所有的行踪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大庭广众之下,洋洋自得的状态。但忽略了一点,人性中有一个问题,能够真正并且长期为他人的幸福鼓掌的人,毕竟是少数。
三是拉票的层出不穷。各种评选,比赛,纷纷要通过微信投票的方式进行,其实背后一是宣传某个机构、某件商品、某项活动,有些单纯就是为了推广一个微信公众号。结果,弄得鸡犬不宁。领导靠权力命令,亲友靠感情推动,最后比的不是真正的实力,而是人脉。听说,有的还雇佣了网络水军,变成了赤裸裸的利益交换。刚刚看到一则消息,说是某地方举办小学生的足球比赛,最终的冠亚军不是凭借赛场上的输赢,进球的多少,而是看哪个队在微信上得票率的多少……这样,显然是变味了。
……
其实,出现这样的趋势和局面,也在预料之中。经济社会,如果只谈感情,不涉及利益,很难长久。似乎对任何事情都是这样。晚上,走在大街上,看周围饭店里灯红酒绿,有多少房间里的酒局是单纯的“交流感情”,背后没有“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呢?这是现实的情况,人性的必然,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地方。
如果想的更远一些,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关系是能够仅凭单纯的感情维系的呢?肯定有,比如说,某些亲情、友情和爱情,但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得不承认,这是越来越少了。道理很简单,为什么那么多歌颂这些感情的文学作品被推崇,恰恰是因为它们太少了。如果现实生活中很多,还会有人疯狂地阅读、痴迷地追剧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