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致命伤
标签:
张丽钧 |
分类: 家长学校 |
母亲的致命伤
我家孩子九个月就会叫妈妈了!
我家孩子一岁就会背唐诗了!
我家孩子一岁半就上台表演了!
我家孩子两岁后从来没有尿过床
……
她舍不得说自家孩子的短处,或者是,她在脑袋里执拗地装了个可笑的筛子,网眼之上,唯有完美。
我领教过不少来学校撒泼的妈妈。有一位母亲特别过分,女儿跟同班一个女生闹别扭了,妈妈便跑到学校来为女儿复仇,直奔教室,破门而入,破口大骂。她的理智在那一刻被彻底清了零。在她的心中没有是非曲直,只有亲疏远近——女儿是我亲生的,不论对错,我都要向着她,不能让她吃亏!这差不多成了母亲们的一种共识:凡是让我孩子不爽不快的,那就是我的死敌,灭之没错!
你可能会说,不对呀!我分明看到有的母亲在跟自家孩子讲:你看人家某某,比你考得好多了!
那么,来,我们剖析一下这种攀比。在母亲的心里,自家的孩子理应是考得最好的,因为TA与众不用,因为TA卓尔不群,因为TA注定高飞;但不幸的是,这次考试却被那原本不该考好的孩子抢了风头!所以,她有责任为孩子点破这种反常事实,告诫TA必须警醒,必须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荣耀。——说到底,母亲的愤恚抓狂,还是源于对自家孩子的高看与高估。对儿女缺点的“盲视”,使母亲的分析判断力低得可怜;为了捍卫自己的虚荣心,母亲,残忍地剥夺了孩子做“平常人”的权利。
就算母亲自己多么平庸,她也不会为之羞愧,她将赌注全部押在了孩子身上,以为凭着孩子的卓异,就可抵消自我的平庸。母亲与孩子,从某种程度上讲,变成了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索债的心态,使母亲变得心神不宁,焦虑难安。
太多的母亲不明白:屋檐下最好的“励志课”,恰是母亲自身的不断成长。
有个朋友,声泪俱下地向我控诉她读高三的儿子的种种“罪状”,但当儿子推门进来时,她立刻巧妙地转换了话题,对儿子笑脸相迎,违心称颂。我知道,这个母亲不敢“开罪”自家的儿子,她心底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痛,那就是,无论如何,不能惹恼了这个小皇帝。今天的忍气吞声,是为了家族明天的荣耀辉煌;今天的殷勤逢迎,是为了自己明天的福乐安康。
不论母亲是真的看不见还是假装看不见孩子身上的缺憾,母亲的心,都已变得伤痕累累。
见惯了夸儿不眨眼的母亲、捧儿捧上天的母亲、拔刀护犊子的母亲、焦虑狂躁症的母亲、甘当陪衬人的母亲、转脸泪偷弹的母亲……在这些母亲的喧嚣聒噪、隐忍啜泣中,你突然听到了一个清流般的声音:儿子,你是平常人家的平常孩子……这钻石级的一句话,登时让你看到了光。
——母亲,你可知道,当你的爱被偏狭劫掠,它就带上了可怕的毒素;中毒的孩子,会朝着与你预设相反的方向,越行越远……
【作者:张丽钧 * 语文特级教师 *
中国作协会员 *
国务院特贴专家 *
全国十佳教师作家
*《读者》等签约作家 *
全国首届文明家庭得主 *
“人民教育家”论坛坛主
* 迄今已出版个人文集22部 * 应邀赴全国各地讲座200余场
*
10篇文章入选大陆、香港、新加坡教材 *
21篇文章被选为高考、中考等阅读背景材料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