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咋就成了孩子的成长杀手?
(2017-05-19 05:21:30)
标签:
文/醉梅 |
分类: 家长学校 |
父母们聚在一起,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
“你家养了这么个听话、乖巧、懂事的宝宝,多让人开心啊!”
“你的女儿好乖呀,嘴也很甜,一见到我就远远地叫阿姨好,叫得我心都麻酥酥的!”
“我儿子太皮啦,很不听话,你要是一不看住他,他就开始捣乱。一点也不让人省心!”
如果你省心,那只是眼下的省心,一时的放心,暂时的舒心,因为,你听不到孩子内心的真正声音,你看不到孩子心灵的痛,你有可能在为孩子的将来埋下了成长隐患!是成长的杀手!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父母是怎样打造乖孩子的——
NO1:常把“听话”“乖”挂嘴边
你经常对孩子说要听话,经常说乖,那么有一天,孩子真的变得很听话,但也……
教子情景:
“宝贝,再吃一个鸡腿吧,这样就对了,真是个听话的乖孩子!”“说了去学校不要带吃零食,你还要带!不听话我不给你零花钱了啦!”“不准再胡闹,要听话,不听话不乖,今晚不准看电视!”
孩子心理:
我如果不听话,妈妈就要不给我零花钱;如果不听话,就不让我看电视。所以我要听话,听话了可以得到我想要的,还能避免取消权利。
教育后果:
首先,孩子在学会规避风险和不利因素的同时,也失去了自主性、独立性和探索性,从而发展出了依赖性更强的孩子。其次,由于常常受父母“听话”、“乖”的语言暗示,孩子渐渐地朝听话和乖的方向发展,让父母省心的同时,也弱化了自己的生活能力,孩子变得脆弱,承受力力,胆小,不自信,依赖性强。
NO2:不准孩子表达负性情绪
你否定负性情绪,孩子也否定负性情绪,最后因找不到合理释放负性情绪的渠道而……
教子情景:
“哭什么哭,你是男子汉!这点小事也要哭!”“好了好了,不就是小涛把你的玩具弄坏了吗?爸明天再给你买一个,别难过了!”“爷爷不让你玩水,也是为你好,你就生气了?不可以这样对待爷爷!”
孩子心理:
爱哭的人不是男子汉,男子汉是不哭的;爸爸不喜欢我有难过的心情,可见难过是不好的;我知道爷爷怕我玩水把衣服弄湿会着凉,可我为什么这么讨厌他?我不能讨厌他,不能对他生气,不然,爸爸要不高兴了。
教育后果:
父母认为负性情绪是不好的,所以不接纳孩子的负性情绪,那么给孩子的认知也是认为它是不好的,今后一旦察觉这些负性情绪,就会把它压抑、隐藏起来,这显然对身体健康不利。更为严重的是,乖孩子因为找不到宣泄渠道,或已不习惯于宣泄,最后因承受不了而出现心理障碍,甚至做出自残、自杀等严重的事情。
NO3:忽视孩子的需求和感受
妈妈否定孩子的需求和感受,孩子就觉得自己是不重要的,那“爱自己”就成了一句……
教子情景:
“妈妈,我要买那个巧克力蛋糕吃!”“巧克力热量大,吃多了会胖,就吃水果蛋糕吧!”“不,我就要巧克力的!”“欠打是不是?”“妈妈,这衣服我穿了不舒服。”“哪有不舒服?这么冷的天,不穿这个穿什么?”
虽然我很想吃自己想要的那种蛋糕,但想到妈妈不会同意的,算了,什么也不说了,反正说了也没用,弄不好还会挨打;虽然我穿那衣服不舒服,可妈妈没觉得不舒服,可能是我的感觉错了。
教育后果:
忽视孩子的需求或感受,孩子就会压制自己的欲望,忽略自己的感受,甚至对感觉变得迟钝。发自内心的需求以及来自身体的感觉或感受长期得不到他人的重视,他就会觉得自己是不重要的,没有价值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自卑、不自信,并觉得不配有更好的生活,也无法去好好爱自己。
NO4:事事为孩子安排好一切
父母包办代替,孩子习惯了接受安排,那么,长大后,继续接受父母的安排,因为……
教子情景:
“你长大一点干活,你现在多做一遍那几道数学题吧!”“这个字不会念?它念‘xing’,现在明白了吧?”“这是这周我定好的生活计划,我们开始执行吧?”“要装时书包里的东西要叠整齐,要有顺序地放,不是象你这样胡乱塞一通!知道吗?”
孩子心理:
妈妈真好,什么事都帮我做好了,嗯,那我还需要做什么呢?好象没我要做的事情了,我还是玩我自己的吧。妈妈真能干,看来我是做不好的,干脆不做了,有妈妈做呢。
教育后果:
父母怕孩子做不好而替他做,等于告诉他你做不好,会削弱他的自信心;父母做事太完美、太有讲究,孩子觉得只有那样做才是对的,而我的做法是不对的;本该孩子做的父母越俎代庖,则培养出没有责任心、也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孩子。当孩子习惯了父母为他安排一切时,长大后就不会自己安排生活,不会自我管理,象小时候一样继续被动接受父母安排的一切,哪怕这个安排不喜欢,或者不喜欢也不敢再提议。
最后总结:
父母希望有个“乖”孩子,按理并没有什么不好,只是,实际上父母心中这个“乖”的标准,太容易成为孩子自主性、独立性、创造力、生命力、心灵力量、健康人格的杀手了!与其这样,我们不如对孩子少一点束缚和条条框框,多一点宽松和自由;少一点支配和干涉,多一点民主和平等。鼓励孩子敢说、敢做、敢于担当,有些方面甚至可以让孩子淘一点,野一点。培养一个行为上守规矩、道德上守规范、思维上有创新、个性上有张扬、思想上有主见、心态上有正能量的孩子。我想,这,才是健康的“乖”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