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教育考察收获
(2017-05-04 13:49:46)
标签:
阚兆成 |
分类: 经验.评价 |
一、民办教育
德润国际学校是企业出资建设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成后交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校长是派任的,但学校是严格按照现代学校制度进行运行的。
学校共有208位教师,其中125位有编制,编制教师的工资、学生的生均经费,政府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
学校依法自主办学,遵循“四会、一章程、一核心”的运行模式,即学校董事会、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监事会,办学章程和党组织的领导核心,确立了5大方面34项自主管理权,努力构建现代学校内部治理体系。
课堂教学方面探索的“三生学导”是非常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的,“三生”即生活、生成、生长,“学”即学生的学习,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导”即老师的作用,引导方向、指导方法,辅导疑难。
启示:办学体制改革不能换汤不换药,在政府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只有按现代学校制度积极探索,才会有所突破,才能充满活力。
二、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给学校的自主权,但很多学校都辜负了这样一种权利和责任,有些学校为了应付公事,要求教师人人要有校本课程,老师们只好胡乱凑合,交差了事,有专家认为,80%以上的校本课程都是为编而编,这种劳民伤财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潍坊德润国际学校的生活观察课程、节日课程、国际理解课程、社团课程、音体美模块化课程等校本课程,成了学生最喜欢的课程,这些课程不正是生活即教育的“生活”吗?不正是学习的“习”吗?这或许是专家设计校本课程的初衷。
启示:当很多学校还没有认识到校本课程的真正价值,在原地踏步的时候,潍坊的学校已经开始了新的征程,瞎议论、胡应付产生不了正面效应,只有脚踏实地的真抓实干才能出成效。
三、选课走班
“走班制”是班级结构的重建,班级结构决定着学生的个性特长,“走班制”有利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不同,唤醒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启动每一位学生的内动力,让每一位学生成为自我发展的承担者。
当很多学校在按部就班的行政班教学时,潍坊一中的选课走班已经进行了五个年头,五个行政班为一个选课单元,尤其是在音、体、美的选课方面更是长驱直入,仅陶艺就分了若干个门类,一栋楼的很大空间都是学生的制作、烧制场所,学生作品琳琅满目。
新高考来了,3+3模式对选课走班提出了现实要求,选也得选、不选也得选。
启示:无论理念多么先进不经过实践是没用的,只有班级结构的重建才能真正落实“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创建适合学生的教育”、“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关爱每一个学生,分类推进”的理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真正走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道路。
四、教育科研
众所周知,许多“科研成果”是为科研而科研,为职称而科研的,发表即结束,结题即结束,获证即结束。东拼西凑、数字和事实造假等假大空的伪科研数量不少,无法测量、不能转化成教育生产力的所谓“科研成果”不论它是什么级别的,都没有推广应用的价值,这种科研是兴不了校、也兴不了教的。
潍坊德润国际学校的科研课题就是构建现代学校内部治理体系,从国家的法律法规中梳理出34项自主管理的政策,这些研究成果用在学校的传承、创新、深化上,使管理不断迈上新水平。新一轮课题的开始就是这项工作新探索、新突破的开始。
学校规划是校长办学思想、理念、方略等教育管理智慧的集中展示,也是校长治理水平和能力的综合反映,最能体现校长的灵魂作用,需要回答:学校现在处于什么状态;需要明确,未来向哪个方向发展,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需要分析,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和机遇,发现可能影响学校发展的要素,最后确定最有利的路径、措施和方法。潍坊很多校长把制定、修订学校发展规划当成校长的必修课、考试卷,既然是考试卷,那就是向学校、社会、党和政府交的一份答卷。有的学校每年暑期用三天时间,集中学校骨干教师、中层以上干部、校级领导等对规划进行研讨和完善。
启示:当教育科研从根本上提高领导者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效益,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时,教育科研的先导性、决定性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这样的教育科研才能真正的兴校、兴教。
五、校长职级制
潍坊是全国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市之一,潍坊教育局徐局长说,任何改革首先要想明白为什么改?改了是不是比不改前要好?他认为校外的职级并不是改革关键,核心是校内的职级化、官僚化问题。如果把校长、副校长同时都改了,虽然皆大欢喜,但建立起了一个新的等级,这并不符合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质要求。
校长职级制改革不仅仅是取消级别、增加待遇,而是建立一套全新的选人用人机制和管理机制,进一步扩大校长办学自主权,充分发挥学校董事会、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监事会等机构的作用,减少管理层次、环节、流程,实现学校扁平化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启示:为什么校长职级制改革只改校长一个人?如果把校长副校长同时改革可能会形成新的大锅饭,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