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微语录

(2017-04-29 05:29:00)
标签:

正文100

分类: 视点.争鸣

 

    以人为本要求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必须建立大教育观。一方面,我们要关注学科外活动的教育价值。学生开朗的性格、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许多都是在活动中培养的。另一方面,课堂上除了学科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良好的习惯、创造的激情、社会的责任等。

    (东北师范大学原校长 史宁中)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发展取得许多成就。与此同时,也染上了一些颇具特色的毛病。其中之一,有人称为“多动症”,就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实在太热闹、太喧嚣、太紧张,各种新潮的教育理念令人目不暇接;各种评比、赛课、检查、参观、培训、会议使人不堪重负,以至于有教师说现在只能“抽空”上课。“还学校一片清净”,成为许多人的渴望。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

 

    教师需要有学科知识,需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需要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有人际交往的能力,还应该有一种改变现状的意愿和能力,以及持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更需要有专业的态度和价值观。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首席教授 程介明)

 

    互联网时代,教育要从“知识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并不是说“知识”不重要了,更不是把“知识”与“核心素养”对立起来,以至于产生不经过知识的学习就可以直接培育某种核心素养的错觉。我们必须矫正这种错觉,因为通过知识而获得发展,这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石中英)

 

    我们必须承认,时至今日,教师、课堂的性质都在改变。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而是要与学生一起学习。某些时候,学生比教师学得还快。同时,今天的学生绝不仅仅是“学生”,更是与教师同堂创造的重要资源。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孟宪忠)

 

    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如果不能让受教育的一方真正进入角色,没有他们自己的体验、感悟和内化,教育就没有成长;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责任压力下,始终把学生攥在手上,一切以自己习惯的方式呼前喝后,校园就不可能萌发成长的活力。(北京十一学校校长 李希贵)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课程本身和学生,关注合适的授课方法,减少过于花哨的内容、过于烦琐的设计,让教学思路清晰、流畅,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更好地体现以学定教。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校长 郝玉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