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题海战术”出成绩

(2017-04-02 20:00:21)
标签:

威海三中吴宾

分类: 学习方法

一直以来,题海战术被老师、家长、学生等所诟病。可是,现实中老师都会布置大量的作业,有些家长在老师布置作业的基础上,再到书店给孩子买一些辅导资料,增加孩子做题的数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做更多的习题的确会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尽管人们一直反对题海战术,可是从学校到家庭,几乎都是用题海战术来提高考试成绩的。

有些省份的“巨无霸” [l1]  学校,有上百个教学班,每个月学生休假半天,平时晚上11点下晚自习,早上5点半开始上早自习。学校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做题,大搞题海战术。也有的省份用行政手段严禁假期补课,于是学校责令老师给学生“量身定做”作业,让学生在周末和晚自习通过做作业的方式来搞题海战术。

大多数学校需要以老师的教学成绩作为评价老师的主要依据。一个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量比其他老师少,并且上课讲的题目数量也少于同事,这个老师的教学成绩往往不会理想。前几年,很多老师高喊反对题海战术,结果因为教学成绩不好让自己吃了亏。所以,近几年很少有一线老师呼吁反对题海战术了。

题海战术究竟有什么魔力,让学生提高成绩呢?很多老师没有仔细思考过。下面我与老师一起探讨一下,为什么题海战术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第一,题海战术能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和准确度。熟才能生巧,只有不断地训练,并且进行大量的训练,才能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度。有时候,学生感觉自己知识弄懂了,题目也会做了,可是在考试中却失分了。失分的原因是对题型不熟,结果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同时,也由于不熟,导致考试的时间不够用。所以,只有通过大量的强化训练,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个题型,并且保证在考试中不出错。

第二,题海战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很多人有一种误解,认为题海战术是应试教育的最突出表现,不能提高学生素质,也无法提高学生的能力。而实际上,题海战术才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做题的过程是学生对题目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过程,学生的阅读能力、审题能力、运算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等都在做题的过程中缓慢提高。虽然每做一个题目,学生的能力只提高一点点,但是日积月累,学生能力就会有质的飞跃,从而提高了教学成绩。

第三,题海战术让学生保持临战的状态。其实,中考、高考也无非是就是每场考试做一套题目而已。学生天天做题,学生就可以天天处于临战在状态之下,那么学生在进行大型考试时,就会显得临危不乱。如果平时做的题目难度足够,学生就不会在大型考试时遇到难题而手忙脚乱。题海战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临场发挥。

大多数老师和学生都能正确对待和使用题海战术,但也有部分老师和学生对题海战术存在使用误区。

误区一:只注重题目数量,而无视题目质量。有的题目过难、过偏、过怪,这样的题目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还会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所以,老师要精选习题,让题目符合考纲的要求,并且难度适中,让学生做起题来不至于感觉到无助。

误区二:学生只追求做题数量,而忽视了反思和总结。有的学生为了多做题,不愿意花时间反思和整理错题。结果在错中做,在做中又出错。做的题目数量不少,结果成绩没有提高多少。正确的做法是准备一个错题本,把出错的题目整理到错题本上,并经常拿出来看,保证以后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误区三:题海战术成了老师之间恶意竞争的工具。教学成绩关系着老师的发展和前途,而题海战术关系着教学成绩。有的老师为了在教学成绩中占有优势,就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结果学生在正常的时间内不能完成,只能缩短睡眠时间,结果让自己身心疲惫,学习效率降低。所以,老师应该给学生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正常时间内可以完成。

对于老师而言,题海战术提高的是老师的教学成绩。而对学生而言,题海战术最终提高的是学生的高考成绩。要想自己在高考中占有优势,自己就得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题海战术。学生做那么多的题目,对于学生以后工作和人生帮助不大。题海战术只能帮助提高考试成绩,而高考却是一个人一生中的转折点,学生为了高考,甘愿在非常疲惫的状况下搞题海战术。

高考具有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作用,那么高考是如何实现选拔人才的功能的呢?如果高考试题非常简单,所有的学生都考一个很高的分数,甚至大批学生都考了满分,这样的试题没有区分度,也就不能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了。所以高考题必须增加难度,让那些系统的掌握学科知识,并具备各种能力的学生在高考中得到更多的分数,从而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

可是,能力又分为先天的能力和后天的能力。如果学生天资聪明,先天能力很强,只需平时做少量的题目就可以在高考中取得非常好的成绩。这样的学生很多老师都遇到过,他们最后在高考前的能力和水平完全超过了老师。有些省份的“巨无霸”学校之所以每年全省文、理前十名都能占一半以上,主要原因就是通过高额奖学金等优惠条件招揽省内外的中考状元,绝不是因为这个学校教学水平有多么高超。

可是,现实中有很多先天能力不是很高,但也想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他们就只能通过下苦功、多做题,配合老师做题海战术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了。那些有天赋的学生轻而易举就能做出来的题目,下苦功的学生通过后天的努力,做大量的练习,在高考中一样可以做出来。于是,这就出现了另外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在大学里,在同样努力的情况下,先天能力强的学生更有优势。从选拔人才的角度,高考更应该选拔那些先天能力强的学生,而不是通过下苦功,甚至是“复读”,多次参加高考才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

其实,我是想说,高考在选拔人才的功能上是有缺失的。这种功能的缺失导致了很多资质平庸的学生走进了名校,同时也直接或者间接的导致了中学阶段题海战术的产生。如果高考试题能使得题海战术没有效果,那么题海战术也就慢慢消失了。高考是不考原题的,这也算是高考为了防止题海战术而做的一点点努力,可这个努力毕竟太小,因为就算不考原题,那些通过题海战术淬炼的学生照样可以考高分。

或许,高考本身就希望让通过题海战术淬炼的学生取得高分。每个人先天的能力其实已经确定了,如果后天努力在高考中又不起作用,那么学生只能听天由命,而不去努力了。因为努力没用,题海战术也没用。如果高考试题真的变成这样,那么万千学子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拼搏的精神。如果真的那样,高考也可以取消了,只需测一个“IQ”、“EQ”之类的,就可以确定谁上大学了。

这么多年来,高考做出了很多改革,但是高考选拔人才的作用没有改变,高考可以让那些通过题海战术的学生获得高分。既然如此,题海战术就会长时间的存在。行政的手段不让学生在学校搞题海战术,学生就在家里自己搞,甚至请家教、上辅导班来搞。

作为老师,要苦炼内功,让学生做尽可能少的题目就能获得更大能力提高。也希望大家对搞题海战术的学生多一些宽容,因为他们拼搏的精神值得敬佩。我们一直尊敬古人“三更眠,五更起”的学习精神,现如今的废寝忘食的高三学生也值得全社会的人来尊重。

题海战术能出成绩,这是不争的事实。既然无法避免,就坦然面对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