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阚兆成
阚兆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0,299
  • 关注人气:4,7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孩子成为“人中人”

(2017-03-26 06:16:13)
标签:

李东海家庭素质教育

分类: 家校共育

对于一个具体的孩子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就意味着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让孩子体验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野外嬉戏的快乐,天性被纵情释放的快乐,青春激情随意挥洒的快乐……

陶行知先生早就告戒过天下的父母们:“不要希望孩子成为人上人,也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下人,也不要孩子成为人外人,要让孩子成为人中人。”

人中人就是常态的人,就是心地平和、能与人和谐相处的具有健康人格的人。

孩子在学说话、学走路的时候,家长对孩子总是一个劲的鼓励,孩子对自己含糊不清的言语、摇摆不定的步伐也就充满了自信。那个时候,孩子是“人中人”。而一上学,很多孩子的这种感觉就被破坏了:不是变成“人上人”,就是变成“人下人”,要么变成“人外人”。这种非正常状态,使得孩子不是膨胀,就是压抑,心灵始终不得舒展。

什么叫“人下人”的感觉呢?用一句话来解释就是老觉得“人家行,我不行”。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觉得活得很无聊。现在,有“人下人”感觉的孩子太多了。上学后,分数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所有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是第一名,但第一名只能有一个,于是,大多数孩子不得不听这样一句话:“人家是第一名,你为什么不是?”孩子使尽浑身解数仍然够不着这个标准,只好体味着“人下人”的痛苦。

什么是“人上人”的感觉呢?就是老觉得“我行,你们不行”。这是孩子群体中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考试高手。他们是应试教育精心塑造的“学习模特”。他们往往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到了学习上,他们是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掌上明珠。老师和家长对他们哄着,捧着,溺爱着,迁就着,使他们成了“小皇帝”。这些孩子生活在层层光环之中,容易自我膨胀,往往自认为天下第一,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意识,与其他同学交往甚少。其实这些孩子的内心非常孤独。这些孩子一旦走上社会,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以“人上人”自居。他们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以后,一旦失去了这种“人上人”的感觉,非常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这几年屡屡出现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中,有不少属于这类学生。

我们的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上人”。有太多的家长都告诉孩子说:“不受苦中苦,难做人上人。”但对于多数孩子来说,成为人上人太难了!当不了“人上人”又不愿意当“人下人”的孩子,有可能成为“人外人”。“人外人”的表现是“失去信仰,失去理想,不在乎行与不行,追求另类”。有人把他们叫做“垮掉的一代”,有人把他们叫做“新新人类”。这些孩子往往过早地离开学校,也失去家长的掌控,成为无业游民,心态扭曲,什么教育对他们都无能为力。他们拉帮结派,组织起各种小集团,要么坑蒙拐骗偷,要么吃喝嫖赌抽,要么打群架、谈恋爱,甚至抢人截路,强奸少女,要么沉迷于网络游戏,要么染发、留胡须、穿奇装异服,成了五毒俱全的幽灵,自我感觉与众不同,走上一条“异端”的道路。入夜以后,我们会看到这些染着黄发、行为不羁的花季男女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在光怪陆离的旋转灯光下,在强劲的音乐节奏中,在舞池里发泄青春期过剩的精力。玩到了热火朝天的高潮时,你会看到他们男男女女嬉笑打骂、勾肩搭背的场景。他们以无知为荣耀,贪图享受,不屑脚踏实地做事,常常以反叛社会的面目出现,以边缘的角色定位自己,试图引起别人的关注。他们信奉不劳而获、胜王败寇的实利主义和肤浅的兄弟义气,渐渐蜕变为行走于锋刃和荆棘中的危险分子。

一个“人中人”的孩子,他的内心是和谐的,他与周围的环境也是和谐的,他的人生是快乐的。“人中人”就是心理健康的人,它的特点是:

A、能正确地面对现实,对人对事具有清醒而客观的认识。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困难和矛盾,能以切实的方法予以处理,常常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能较快地适应环境,

B、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不仅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弱点,而且能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个性和情趣,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控制自己,能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妥善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C、与人为善,乐于与人交往。对别人满腔热情,能与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更和谐地与同学相处,积极态度(尊重、信任、喜悦)多于消极态度(嫉妒、怀疑、憎恶)。

D、自尊自重,谦而不卑。在社会交往中既不狂妄自大,又不退缩畏惧。在行为上独立自主,有所为也有所不为。

E、情绪乐观,心胸豁达,情绪稳定,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遇到逆境或烦恼时,能自行解脱。能以高涨的情绪投入到群体活动中去。

很显然,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人下人”或“人外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