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李镇西的教育理念
(2017-02-27 08:55:48)
标签:
若水 |
分类: 视点.争鸣 |
这是我第一次现场听李镇西老师的报告,个性、朴实、不讲官话、套话,是一个实实在在做教育,一心一意为学生的教育专家。
德育,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
上午,李老师给我们做的报告主题是《德育,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德育,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在学生的成人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小学的德育工作主要通过班会、晨会、少先队活动等形式进行。在这些过程中,就会涉及许多说教的内容,这样的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为,我们一般都是:你们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这样的命令式的说教普遍存在于我们的德育工作中。
而李镇西老师提出的德育与我们大多数学校的德育教育有所不同,他提倡“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细细品味,就是告诉我们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注重言传身教,少一些口号,少一些作秀,多一些实际行动,多一些自我示范。给学生讲的,自己要确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要做到;你想要学生有的,你得先拥有……“如果自己都是一滩污泥,有什么资格‘恨铁不成钢’?”是啊,自己都没有做好,怎么要求学生做好呢?!我们要求学生不乱扔垃圾,自己先要不乱扔垃圾;我们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自己先要做好备课;我们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先要做到文明礼貌……总之,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当老师的必须首先做到,不然,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是无效的。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这是下午的报告主题。李镇西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四点:第一,享受职业;第二,研究教育;第三,调整心态;第四,创作诗意。
在三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中,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紧密相连,他给我们展示的一张张富有年代感的图片,无一不体现出他对学生深深的爱,无一不体现出他对教育切切的情。一个老师,能被学生记住一年两年很容易,但是如果一个老师被学生记住一辈子,那就真是老师的个人魅力了。
李镇西老师讲到一个好老师的标准要符合“三好一会”:课上得好;班带得好;分考得好;会转化后进生。如果想成为“名师”,还要再加上两点:能说,会写。班里非常优秀的学生,那不是老师的功劳,因为那些绝对优秀的学生不管是谁教,他们都一样优秀。遇到非常优秀的学生,是老师的运气。而真正能体验老师本领的是班里的后进生,一个老师要是能赢得后进生的喜欢,要是能把后进生转化成功,就是最大的成功。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认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我们就是要做以生为本的教育,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真正关注“人”的价值。
阅读是终身的习惯
我们听过的所有报告,都被劝说要多读书,尤其是我们做教育的人,就更应该多读书。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要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要读人文书籍,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要读有个学生的书,走进学生的心灵;要读教育经典,真正的经典永恒而平易,能给我们最直接的启示。
我们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但真正静下心来阅读的人却少之又少,包括我一样,永远都会为自己的不读书找到借口。
前一段时间,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火遍了全中国,好像那一段时间,大家开始蠢蠢欲动了,诗词真美啊,真得读点古诗词,但真正去读的恐怕没有几个。只不过是羡慕之余,在朋友圈转发转发就算了。因为,我就是这样的。
中国诗词大会火了的不只是冠军武亦姝,还有主持人董卿。在我们的印象里,董卿只是口齿伶俐,大小场合都会露脸的央视一姐。没想到,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我们看到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董卿。她口吐莲花,张口就来,深厚的文学功底令人竖起大拇指。就凭这一节目,董卿直接升粉无数。观众对主持人董卿的认识更是高了一层楼。而这背后,我们看到的是董卿热爱读书的心。董卿曾说:“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哈哈,照董卿这样的说法,我们普通人中有的人得有多少年不洗澡了。所以,读书也不是喊口号,也不是做做样子,而是自己真真正正的静下心来,捧起书本,与书为友,净化心灵!
后记: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我们老师们私底下也经常戏谑:“学习,学习,都是专家级别的,我们也学不来,也就热乎热乎自己的头脑。”这头脑哪怕“热乎”了一点,也算是学习中的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