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我七问:“有思想的教师”的提问

(2017-02-15 07:06:34)
标签:

问题

分类: 视点.争鸣
        你确实与众不同,确实“永远也做不了一个社会认同的教师”,因为你向自己提出了几乎无人思考的问题——
       “你对自己生活的世界有独特认识吗?”——你如此追问,是因为在你看来,“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他对世界的真实面貌没有属于自己的明确认识,而且他也没有想过要有自己的认识,他就无权站上讲台,因为他必须给孩子们一个真实的世界”。
         “你有信念吗?你有属于自己的信念吗?你感受过这属于自己的信念的生命气息吗?”——因为在你看来,“‘知识起于信念’(狄尔泰),一个人对知识的选择与传播、创造更应当是始于信念”,“如果没有自己的个体信念,我们怎么可以毫无愧色地做一个教师呢?”
       “你有不同于他人的教育观吗?”——因为在你看来,“教育!每一个站在讲台上的人都无法避开这一词语的诘问。每一个站在讲台上的人如果没有明确的教育观,他其实根本无权停驻于这一词语所指称的生命空间。正常的状态应该是每个人心目中应该有不同于他人的教育,尽管在终究旨归上它应该是不言自明的”。
       “你反思、追问了自己的知识观了吗?”——因为在你看来,知识观是决定教育的目的与教师的立场、身份认定的:如果“我们禀承着一种旁观者的知识立场”,那么,“教师们就不可避免地以工具理性的态度对待教育,教书对于他们来说,仅仅是一种谋生的职业,顶多也是一种获取所谓成功的工具,而不是一种生命运动,更不认为他们关乎到自己的生命伦理的完成”,“教师还会以布道者自居,成为讲台上的暴君和老大,进而成为学生的敌人”,同时也将导致教师自身“精神世界的日见萎缩乃至干涸”。
       “你思考过,应该有怎样的课堂语言,言说姿态吗?”——因为在你看来,“作为一个教师,对语言缺乏自觉是不可思议的”,“说到底,语文教学其实就是一种叙事行为”,因此,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不能不“对自己的课堂语言充满了警惕”,你说你“字斟句酌,绞尽脑汁,如林黛玉进贾府一般,处处留心,处处在意,害怕我的语言对学生形成误导”------
      “你思考过‘启蒙’与‘教师’的关系吗?我们需要怎样的‘启蒙’?”——因为在你看来,尽管“在一个据说是已进入后现代的时代里,启蒙立场本身就是遭人诟病和讥讽的”,但“一个教师不论以什么样的姿态营造他的课堂,不论以什么角色面对他的学生,他始终都是一个启蒙者,他的使命始终是启蒙”。但“启蒙”这个词语却使你的“教学生涯充满了尴尬与难以言说的沉重”,你不断地充满警戒地追问自己:我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导师”吗?我是“一个不可一世的审判者”吗?“我的人格与权威”真的“高于一张课桌”吗?我能支配“学生生命伦理的形成与践履”吗?你终于明白:你和你的学生是“互为启蒙者”的,“在启蒙星空下涌动的是充满了现代意识的独立自主的个体人格”。你还意识到“启蒙不是以理性为上帝,而是以理性和非理性的融合为宗旨”,因此,你说你的课堂“在启蒙的指令下,不独面向社会,面向知识,更面向大地与天空,河流与树木”,你期待你的课堂里走出的是“具有大人格的人,具有悲悯情怀的人”,“他们爱自己的邻人一如爱自己,他们爱自然一如爱自己”。你给自己竖起了一个高标尺:这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启蒙,因此,你说你的“启蒙之旅充满了反启蒙的色彩”。
        “一个教师,可以没有一定的艺术判断力与审美力吗?”——因为在你看来,“没有什么比艺术更有助启蒙的进行了。”但你却提醒人们警惕“伪艺术”,因为在我们的学生的生存空间里正充斥着各种伪艺术。你特别提出要注意“文化工业批量生产的艺术”与“政治化的艺术”的腐蚀作用:后者让人在充满谎言的灌输中“丧失自我”,前者“让人在快乐与消遣中忘却痛苦和忧伤,逃避反抗与追求,安于现实,最后使人格集体平庸化”。这是一个及时的警告:因为许多教育者对此似乎还毫无警觉。
        我不厌其烦地一一列举你所提出的问题,因为这是真正的思想者的提问,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教师,自觉的教师,在走上讲台时,必须向自己提出的问题。重要的不是你对你提出的问题作出了怎样的回答,因为答案是可以而且必然是多样的,意义在于你在思考与追问。而这正是中国的教育、教师所匮缺的。至少说在1949年以后,就没有、或者说很少有人,特别是普通的中学教师在思考这样的关于教育、关于教师的根本性的大问题了,人们已经习惯于把这类问题交给某个特定的人和组织,教师成了机械的贯彻者、执行者,成了没有独立思想与创造,没有独立意志与人格的按图制作的真正的“教师匠”。不是教师愿意如此,而是体制需要如此。
        然而,“你”出现了——这自然不是仅指你个人,而是人数不多、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一批人,即我所说的“有思想的教师”。在我看来,这是这些年的教育大讨论、教育思想解放运动最重要的成果。你的书引起我如此大的震撼,并迫不急待地要和你讨论,并借以表示我的喜悦与敬意,原因即在于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