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新教育改革对老师、学生、家长未来的影响

(2017-02-01 14:44:24)
标签:

上海特级教师李春华

分类: 家校共育

        教育改革深入,这些改革对我们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最新教育改革使教育更具公平性 
  国家的兴旺发达关键是教育,只有教育改革走上了公平化,才会真正让每一个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公平的教育制度是什么?它是让任何一个孩子出生之后就要从思想上意识到一个立足点——平等,也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受到鼓舞,为这场最平等的较量做足充分的准备。 
  第一大条件: 
  对211、985高校,按照各省的人口比例来招生,同时对于少数民族区还有特殊的优惠,真正实现清华是全国人民的清华,北大是全国人民的北大。 
  第 二大条件: 
  2016届全国统考已经过去,这表明改革已经起步了。今年的改革会更进一步推进,因此我们教育改革的步伐在稳步的向前迈进。 
  第三大条件: 
  取消任何形势的加分、保送、校长推荐。在中国有人喜欢走后门、搞人情腐败,因此只要有一点空子就有腐败产生。明年也就是2017年将取消现有高考中四分之三左右的加分政策。

 
  教育改革对教师的影响 
  对教师工资的影响 
  目前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达到条件的教师远远多于限制的名额,造成资历、学历、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师之间收入差距过大 
  为防止分配不公已日益从经济问题造成民生问题演变为严重社会问题,因此通过工资改革“限高、稳中、托低”,建立效率与公平辩证统一的收入分配,势在必行。 
  对职业的影响 
  1.没魅力的教师将会面临“下岗”危险; 
  2.教师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考,教师入职门槛提升,没两把刷子的教师自然要被淘汰; 
  3.现在的中小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教师若还是固守传统、不知变通,必然也会遭到学生的淘汰; 
  4.互联网资源将是拉低学校和名校之间差距,若老师连基本的互联网操作都不会那将将会面临“下岗”危险;

 
  教育改革对学生的影响 
  关于选科 
  在初中的学习中,学生们就该逐渐发现自己的兴趣并有选择意识。目前的初二学生很多都会赶上第二波的高考改革,那么现在就该留意起来了。 
  关于报考 
  改革后的高考志愿填报,跟现在也大不相同了,在现行的规则下,以北京市为例,学生在第一批次填报时,共选填6所院校志愿,每所院校选填6个专业志愿,在分数优先的总体规则下,6个学校同为第一志愿院校,依次投档。进档后再按照规则进行第二轮的专业投档。 
  改革后,规则将发生变化,“院校+专业”的投档模式,将被“专业+院校”取代。 
  关于自我认知 
  选专业选校的前提是清晰的自我认知。每个学校都提早明确了各个专业的录取条件即选考科目要求等,这也就意味着,高一的学生要基本明确未来专业选择的方向,从而确定选考学科。 
  关于机会 
  新高考,对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对家庭来说,挑战重重,种种之前想到和没想到的问题都纷至沓来,的确有挑战! 
  如果说现行高考下,分数优先,是否能被录取到理想专业并不一定;那么在未来的新高考中,梦想成真将有更多的筹码,如果你职业方向明确、专业思路清晰,那么从高一开始你就可以为了你的梦想执着奋斗!就考这个专业,努力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如何能进到更高一层次的学校!

 
  教育改革对父母的影响 
  职业启蒙教育 
  孩子自我认知还比较淡薄,对社会认知有限,而如何多点自我认知,这又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对中国的孩子来说,只在大学才开设了相关课程。 
  谁去主导做这件事,国内改革后高考作为指挥棒进行了引导,具体操作家长就应该参与进来。 
  教育改革后,应寻找或者创造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实践、通过测评等方式对孩子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对孩子的动态变化有所认知,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七种情况直接影响孩子未来 
  1.认为孩子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与自己教育不教育关系不大; 
  2.认为自己忙,身心憔悴,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心力不足; 
  3.认为家庭教育是空洞理论,是听起来好听,用起来不管用; 
  4.认为树大自然直,对孩子放任之流,顺其自然,过问不多; 
  5.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学习的教育,学习的教育就是做作业,上补习班。 
  6.认为家庭教育就是让孩子们上各种辅导班,音乐、美术、弹钢琴等。 
  7.认为家庭教育就是提要求,至于怎么学习,不知道,也不愿意探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