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学——像斯霞老师那样教语文
(2017-01-15 06:47:00)
标签:
薛法根 |
分类: 阅读与写作 |
一
第一次见到斯霞老师,是1992年的秋天。在宜兴实验小学举办的江苏省青年教师“我的追求”征文颁奖大会期间,薄俊生、张洪鸣和我,找准机会拉着斯霞老师和周德藩主任,拍了一张照片。岁月荏苒,这张珍贵的照片依然刻印在我的脑海里,还有那一句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话:“做一辈子小学语文老师”。这是斯霞老师朴素而伟大的教育情怀,也是我们执着前行的精神力量。人,有追求,才有精神;有精神,才能屹立。
做一辈子小学语文老师,那是要将小学语文当做“根”的事业来做,拒绝功利,远离浮躁。面对形形式式的教育风潮,也能从容淡定,泰然若素。像斯霞老师那样教语文,就是要有一种教育的定力。《大学》里有这样一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种教育的定力,来自于对儿童语文的深刻理解,对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对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
在斯霞老师的心中,始终有一把语文教学的标尺,那就是“教会学生学”。俗话说,真理都是朴素的,好课都是简单的。厘清了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及目标定位,就会让学校语文变得纯净而简单。斯霞老师不止一次地说:“学生不可能一辈子跟着老师学,他总是要走出校门的。学校教给他的知识总是有限的,无限的知识要靠自己去获取。而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是否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掌握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对一生的精神生活以至学术水平、工作成就,都有很大影响。”“教会学生学”,就是让学生握有一把通往世界的钥匙,获得终身学习的自由。
二
第二次见到斯霞老师,是1993年的秋天。在泰兴襟江小学举办的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颁奖大会上,我上了一堂作文课《奇妙的魔术》,获得众人的好评。没想到的是,斯霞老师通过马以钊主编转给我一句至今难忘的忠言:“课可以幽默,不可以油滑。”幽默和油滑只在一念之间,却有天壤之别。幽默的语言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愉悦感,还有道德与能力的进步感;油滑的话语带来的是廉价的笑声以及低俗的思想。要知道,小学生缺乏对言语雅俗的辨识力,极易通过模仿习得看似幽默的油滑的语言,久而久之,影响的是学生的言语品质。
“教会学生学”,首要的是你“教了什么”,你给学生什么样的语言示范。在斯霞老师的语文课堂上,你听不到一句有失老师风范的话,所以会有如沫春风的舒适感。教会学生学,就是从学说话开始,学会读书,学会写作,学会思考,学会做人。话说好了,人也学好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老师,特别是小学语文老师,教的绝不仅仅是语文,而是语文背后那个完整的、大写的人。当我们踏上讲台的时候,语文老师就是一本活生生的语文教材。你说的话,写的字,作的文,都是学生耳濡目染的语文课程。你的字写得漂亮,学生的字也写得美观;你喜欢写作,学生也不怕作文。我常常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代,印象最深的还是小学的语文老师。他教给我的,不止是语文。而当我们将语文教学窄化为言语训练的时候,也就异化了语文的育人价值;当我们只盯着语文成绩的时候,也就消解了语文的无限魅力。我的导师庄杏珍老师说过:“人有人品,可有课品。人品决定课品。”教会学生学,学的正是那个“品”字。
三
后来,我只在书中、在文中见到斯霞老师。她的“童心母爱”烛照着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引领着我们的语文教学。何谓“童心”?就是要像儿童那样去想问题,你的语文课才能上到学生的心坎里。记得斯霞老师教《野兔》一课时,对野兔与老鹰搏斗的情景非常好奇,有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其实,很多孩子也都表示怀疑,这是不是虚构的。于是,斯霞老师带着孩子请教南京师范学院生物系的教授,印证了课文中的描述才如愿以偿。保有和儿童一样的好奇心、求知欲与想象力,并且让学生保有好奇心、求知欲与想象力,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斯霞老师创造的“童心闪耀”的儿童语文,老师和学生的“童心”在语文的世界里心心相印。
一个语文老师,如果永远有一颗“童心”,就不会老,就会知道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智慧。很多学生,因为喜欢语文老师,才喜欢语文;而一旦喜欢语文,就会学好语文。斯霞老师就是深受学生爱戴的语文老师,斯霞老师的语文课是学生的精神盛宴。像斯霞老师那样教语文,就要有那颗不老的童心和无私的母爱。浸润着童心与母爱的语文,才是温暖的,才是滋润的,才是历久弥新的。要知道,受到学生喜爱,是一个语文老师最大的成就。
斯霞老师是一部语文书,一部读不完的语文书。无论是“童心母爱”,还是“分散识字”,或者“教会学生学”的朴素思想,都对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学习斯霞老师,像她那样地教语文,其实更需要像她那样地做人,做一个真正的语文老师,做一个学生爱戴的语文老师,一辈子的语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