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不当引发儿童学习障碍
(2017-01-10 05:56:02)
标签:
赵忠心 |
分类: 幼儿.小学 |
年轻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这是一个好现象。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很多的年轻父母对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产生了误解,出现了严重偏差。实施不科学的早期教育,其结果,很有可能会事与愿违。
上海瑞星医院儿童功能障碍治疗中心主任史积善认为,从成年人价值观出发,忽视儿童感受的早期教育,就像一个“陷阱”,使越来越多的儿童陷入厌学等心理障碍及多动症、抽动症等恼功能障碍。
面对社会上林林总总的早期教育课程、教材,他说,接受不良早期教育的孩子,到了小学三四年级,往往会暴露出厌学、注意力不集中等生理、心理问题,学习成绩随之大降。
接受知识灌输式早期教育的儿童,往往在年幼时“显得”比同龄儿童更为聪明,更具有“优势”。但这并不是这部分孩子的真实能力的体现,只是建立在他们比其他孩子“死记硬背”了更多的书本知识的基础之上。这其实只是一种“泡沫优势”。
到了9—13岁,小学中高年级,孩子脑部发育使得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渐渐地开始支配他们的学习效果。这时,普通孩子的知识在正规接受教育后突飞猛进,而接受不当早期教育的儿童,在知识上的优势变得越来越不明显的同时,他们在小时候获得学习能力之外能力训练的不足,则慢慢地表现出来了。
更为严重的是,过早地通过强迫学习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大脑智力开发,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压力,对他们的大脑功能会带来损伤。在不当早期教育的负担之下,孩子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体验失败和不成功等负面情绪,一些心理调节、适应能力较弱的孩子,很产生厌学等心理问题,甚至会出现多动症、抽动秽语症等儿童脑功能障碍。
方法科学的早期教育是有好处,如动手能力、人际交往等能力强。但忽略儿童的大脑发育情况和接受能力,片面地进行“超越儿童年龄阶段”的智力开发是有害的。
儿童生理、大脑发育的程度显著不同。这意味着特定年龄的孩子,只能接受相应的教育开发;而不能任意接受超前的知识灌输。
早期教育更应该偏重亲子教育,接触社会生活、大自然,增长见识,积累、丰富感性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而不是单纯背书、数数。
科学的早期教育,必须尊重工作的个性特征,从自己孩子的实际出发。不要操之过急,急于求成,要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家长一定克服盲目攀比、急功近利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