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幕课”是又一个泡沫吗

(2017-01-09 06:23:32)
标签:

九中幸福课

分类: 课程与课堂

网络的崛起,导致了一系列的产业重组:网络代替了纸媒、网上购物代替了实体零售店、信用卡代替了货币…… 最近几年,随着“幕课”(即“大型网上公开课程”: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崛起,人们又开始谈论:实体的大学校园大部分将要消失,高等教育将由网上课程代劳,教育费用将大大降低,世界正在进入一个人人都可上常青藤的时代。

然而,经过“幕课”第一潮的洗礼,人们对其后 “水落石出”的景象得以有个清醒的估量。

据《》的报道,两年前,两位斯坦福大学教授联合开办了“人工智能”的网上免费公开课程,一下子在全球招揽了16万学生,比斯坦福历史上教育出来的学生总数都多,被欢呼为一场教育革命。其中领衔的教授Sebastian Thrun是谷歌高层人士,参与着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的开发。他受此课程之鼓舞,随即自创了网络教育公司Udacity。

然而,根据最近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院对上百万使用“幕课”的学员的追踪研究,那些注册了课程的,仅有一半曾经上网听过课;真正能够完成课程的,仅占4%。如果以百万计算,那就不过区区400人而已。另外,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另一项调查,在“幕课”的学员中,有80%已经有了某种学位。

    “幕课”革命最为高调的案例大概要数位于硅谷中心的圣何塞州立大学(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该大学与Udacity在2013年1月正式建立伙伴关系。加州州长Jerry Brown亲自参加了开创庆典。但是,开始的几个每班100人的课程全部失败。那些参加网上课程的学生,表现比起参加传统课程的学生来要差得多。其中,代数课程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学生及格。选这门课的高中生表现更差,只有12%及格。圣何塞州立大学只好到7月就匆匆忙忙地停止了这个项目。

至于Udacity,最近则有报道说,该公司正在迅速转型:从高等教育领域退出,进入公司培训领域。甚至创建者Sebastian Thrun曾私下说:“幕课”并不适合对弱势阶层提供教育服务。这一报道引起了Sebastian Thrun的反驳。他称自己从来没有说过这句话,自己创业绝不是仅为精英服务,而是关注每个人的成功。

关于“幕课”的是非,不可能马上就过去。但是,现在确实是对“幕课”热进行冷思考的时刻。“幕课”最初的理想,是以网络代替校园,向社会提供免费的或廉价的大学课程,几乎不设任何准入门槛,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在大学费用持续飙涨的年代,许多人将之视为实现教育平等的革命性手段。

我一直属于为“幕课”欢呼之列。但是在欢呼之余,却有点相反的想法。我明确地指出:“幕课”恐怕会加剧而非缩小教育上的不平等。从理论上说,现在网上的“幕课”内容,足以构成一个顶尖的“常青藤”,只要英语好、有间小屋蜗居、有计算机上网、生存上有温饱之保证,就能完成“常青藤”的教育。但是,教育是个漫长的过程,多少年没有回报。如果自己对所学的东西缺乏兴趣,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就不可能坚持下来。与此相对,那些已经享受了“常青藤”教育的人,毕业多年往往还想回学校上课,以多探索几个领域,或跟上知识的新潮。这些“学霸”,读书从来兴味盎然、毅力非凡,根本不用人督促。过去他们想重返校园,不仅面临着一年几万美元的账单,而且自己的工作时间、居住地点等等条件也不容许。有了“幕课”,则吃完晚饭回到自己的书桌前,打开电脑就沉浸在自足的人生境界中。这自然会形成“学霸”越来越“霸”的局面。现在的结果大致证明了我当时的判断:80%跑到“幕课”来求知的,都是已经有了学位的人。年纪小些的高中生,自律性差,上“幕课”的效果格外差。

    “幕课”的创业者和支持者们则指出:现在给“幕课”判死刑为时尚早。看看自蒸汽机以来的发明创造就知道,从有了原初的创意,到能在市场上推广,往往经历千难万险。“幕课”还仅仅是个理念,会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此话确实不假。但是,对比一下网上媒体、网上购物的崛起,那些网上的产业比“幕课”顺利得多,已经形成势不可挡之势。“幕课”则对于如何克服网上学生在动机、自律上的障碍尚无一点线索。指望着“幕课”能消弭教育的不平等或普及高等教育,我们恐怕要等很久,也许永远等不到。

那么,“幕课”还是不是一场重要的革命?“幕课”究竟带来了什么?我认为,“幕课”仍然是革命性的。美国的未来学励志专家Marina Gorbis指出,世界将进入一个动机分化(the motivational divide)的时代。这使得贫富分化显得并不那么重要。缺乏动机的人,无法享受“幕课”的果实。网上甚至可能是个教育灾难。要知道,网上上课方便,玩乐也方便。各种视频、游戏应有尽有。甚至许多大学生在课堂里打游戏欲罢不能,乃至一些大学不得不探索教室非网络化的途径。与此相对,那些有着足够的动机和毅力的人,能够通过廉价或免费的网上课程把自己塑造为超一流人才。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在网络时代长大的年轻一代,只要生活达到了温饱水平,就再无法抱怨“条件”。失败,已经没有了借口。

“幕课”带来的这一变化,也启发我们重新设计长远的教育战略。简而言之,在“幕课”时代,投资大学不如投资幼儿园。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和毅力,长大不必支付超高的大学费用也能成为一流人才。如果幼教荒疏,那可真是“三岁看小、七岁看老”,长大了花多少钱也照样不成器。另外,在教育的内容上,人格培养要重于知识传授。知识传授是短期的。今天学到的东西明天可能过时;今天没有学的,日后需要时也很容易上网去学。但人格培养是长期的。一个孩子如果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毅力、懂得为自己的生活进行长远规划,那么眼下少学点具体知识并不会怎么落后。他的“上进心”已经给他的一生定了调子,永远会在竞争中先人一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